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我校2008年本专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选工作已于10月13日前完成,根据国家及财政拨付的金额及人数,结合我校各院系学生情况,我校2008年共计4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金额为33.6万元;574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金额为287万元;3929人获得国家助学金,总金额为392.9万元。总计4545人次获奖,总金额达713.5万元。
揭开奖助学金的面纱为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使经济确实有困难而努力学习的学生得到必要的资助,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我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奖学金制度。据统计,我校各类资助包括国家资助,学校资助,企业或个人资助三种。
国家资助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参照相关规定分为三档:1档每人每年1000元,资助对象为一般困难学生;2档每人每年2000元,资助对象为困难学生;3档每人每年3000元,资助对象为特别困难学生。其中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子女、少数民族学生优先考虑。
学校资助即学校设立了绿色通道、学费减免政策、困难补助及学校奖学金,其中学校奖学金分为三个等次,分别为每人每月80、50、30元,学校特等奖学金为每人每月300元(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
企业或个人资助即企业或个人在我校设立的奖助学金,其中包括上海校友助学金、北京大龙奖助学金、泰德科技助学金、大连住友助学金、华润助学金等。
聆听奖学金背后的故事获得奖学金依靠的是骄人的成绩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奖学金的获得带给我们的则是一份成熟与自信。我们采访了部分奖学金的获得者,“奖学金”这个熟悉的字眼,被他们的言行诠释成一份份的感动与真实,让我们对奖学金有了更深刻也更全面的的认识。
机械学院的学校奖学金获得者毕华说 “不要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学习,要为了前途学习”。他表示在大学期间,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学习要有正确的目的。你可以把奖学金看成是学习目标,但不能把它看得太绝对。把奖学金看得过于重要,就会偏离自己的学习方向。获得奖学金不单单是“数目”问题,要正确地看待“奖学金”,把过程当作是对自己付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一种证明自己的方式,真正收获的是对自身素养和能力的一份自信。只有怀着这种心态在未获得奖学金时才不会过于失落。同时,通过个人行动和荣誉也会影响自己的宿舍、班级及周围的人。
艺术学院的特等奖获得者王雪说 “我只是在做好我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奖学金只是对我付出的回报”。由于专业特点的要求,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社团活动,每天要做的就是练琴十个小时以上,有时手指流血了还要坚持,她并不感到这样的生活乏味,她只想通过这个平台去做一个更优秀的人。她强调奖学金的价值在于其为自己在经济上提供了一个渠道,应正确地使用。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是动力而不是压力。她坚信天道酬勤,所以她一直在努力,在黑白键的旋律中寻找完美的自我。
体育系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卓说 “奖学金只是对我个人从前的肯定,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他曾早上四点起晚上两点睡,也曾一连几夜不睡,他也曾规定自己每天跑几万米、做多少俯卧撑,带伤训练、参加比赛是家常便饭,血和汗换回的是一块块金牌和一张张证书。在他眼中,奖学金是每个大学生的渴望,大三的他在得知自己获得国家奖学金时很平静,他一再说那只是对他从前的肯定,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坚认为奖学金不应该是大学生拜金的起点,那不是最终的奋斗目标。
据统计,我校家庭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9%,对于他们来说,奖学金就是他们继续飞翔的翅膀。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接触了不少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寒门学子,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朴实的话语感动了笔者。车辆学院的刘永告诉我们,第一次拿到励志奖学金时他和他的家人都激动地难以言表,不只是因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为家人争了光,更是因为这笔钱解决了他基本的生活费、学费等问题。对寒门学子来说,奖学金是资助自己的最好方式。这既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减少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从而有更多的激情和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站在和自己水平相当甚至高于自己的同学中间,他们或许自卑、迷茫过,奖学金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肯定,一种找回自我的最快捷的方式。
由于奖学金是以学习成绩和第二课堂加分的综合测评为基础评定的,这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参加课内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能更好地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在我们采访的获奖者中有不少面临择业的同学,他们一致认为,奖学金是自己综合素质的最好证明,一个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一定拥有着更强的接受与适应能力,用人单位肯定会优先予以考虑,从而大大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
学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对成绩优秀学生的奖励和家庭困难学生的关怀与呵护,蕴含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珍视大学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认真努力,刻苦钻研,以更高的热情迎接生活的每一次挑战!
放平心态,奖学金就在你我身边在采访中,获得奖助学金的同学有很多感言,对于如何看待奖助学金、如何应对大学生活都有不少独特的见解,他们的这些亲身经历和体会对大一新生来说会更有帮助。
1、勇于尝试,积极摸索,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在新的环境中寻找自我定位。
2、为自己制定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对学生来说,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延续高中的学习态度,尤其应把握好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让自己像断了线的风筝,没了方向。
3、在大学中学习不应是唯一的生活模式,要学会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相应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同时,锻炼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4、学会自信、独立和坚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毫不犹豫地相信自己———我能做到。
5、正确看待奖学金。它是一种激励或动力,而不应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包袱,更不应该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已经走过许多路,奖学金距离我们有多远,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了尺度。放平心态,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它,以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大学绚烂的生活。在这条路上,我们将收获自信与成熟,那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走得潇洒无悔,酣畅淋漓地书写自己的别样青春。(注:为尊重被采访者的个人隐私,文中获奖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