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奉献精神铸造湖工大辉煌明天本报评论员
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表彰了一批“奉献湖工大人物”。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有着相同的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尽管经历不同,却都用自己的人生实践诠释了奉献的真义。
奉献作为一种纯洁高尚的道德境界,要求奉献者具有广泛的爱心和责任心,并做出一定的牺牲和舍弃。人性中这种关爱他人和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潜能而不是本能,因此需要后天不断发掘和引导;而就现阶段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在强调等价交换、劳有所酬时,无私奉献精神逐渐被人们淡忘。我校在这个时候组织开展“热爱湖工大,奉献湖工大”主题教育及“奉献湖工大”人物评选活动无疑具有重要引导意义。
教育是传承文明、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民族精神的培育者,尤其需要这种富于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的许多老师用生命抒写了一曲奉献者之歌。其实,特殊时期需要奉献,平常时候更需要提倡一种立足本职的奉献精神:不坐而论道,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奉献自我。在我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新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弘扬这种奉献精神。
弘扬奉献精神,要求我们广大的教师淡泊名利,胸有全局,不斤斤计较于个人名利得失,而把整个教育的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如李冬生向企业争取到几十万元的科研经费,自己却一分钱都没有要,他的回答是:学院老师发展,实力壮大,我的脸上也就有光!
这正是学校发展中应该大力弘扬的价值观;弘扬奉献精神,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年逾七旬的老教授余天庆多年义务担当学生课外辅导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学生寝室,和学生打成一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听余教授作“岗前培训”报告,也是湖北工业大学教工必上的一课。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它需要我们的老师进一步增强育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用爱与责任来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弘扬奉献精神,要求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过去,我们全体教职员工的无私奉献,锐意进取,顺利通过1998年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成功实现了04年更名获得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今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也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必须继续发扬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弘扬奉献精神,我们还要继续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时代赋予奉献精神的应有之义。进入新时期以来,湖工历届领导人顺应高教形势变化,制定科学发展方案,并努力付诸实施,如今,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发扬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创造湖工大的美好未来。
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重在落实,重在行动。我们每一个湖工大人都要一如既往地发扬奉献精神,不松劲,不泄气,用奉献精神撑起教育事业的大厦,铸造湖工大辉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