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我校2007年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广大青年学生牢记“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崛起献青春”的历史使命,真情开展志愿服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秉承“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形象”的活动宗旨,用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为学校的迎评创优做出贡献。
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组织全国重点服务团队1支,参与人数20人;校级重点服务团队20支,参与人数730人;院级重点服务团队25支,参与人数517人;各服务小分队280支,服务小组671支,活动范围覆盖了安徽的城市乡村,同时扩展到山东、河南、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份。重点组建了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宣讲服务团、大学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宣讲服务团、大学生红色之旅参观服务团、大学生农村义务支教服务团、博(硕)士生地方经济实践服务团,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红色之旅”与老区支教 我校成立多支服务团队赴南京、金寨、泾县、孟良崮等地开展“红色之旅”参观服务活动。同时在革命老区开展义务支教、经济建设服务等,以大别山区、金寨县等革命老区作为活动重点地区,成立了爱心支教服务团队和地方经济调研团队。
理论宣讲服务团 举行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宣讲和调研活动,组织了多支“科学发展观”理论宣讲服务团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宣讲团,通过发放传单、制作展板、举办座谈会、举行签名活动等形式,先后在芜湖、宣城、安庆、合肥、六安、淮北等地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举行了针对企业负责人、村里党员等进行科学发展观、新农村政策、和谐社会等方面理论的宣讲,政法学院高正礼教授在繁昌县孙村镇政府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学习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的报告会。
牢记新使命,建设新农村推进“帮扶百村”工程 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在广德县新杭镇千口村、繁昌县孙村镇枫墩村、南陵县弋江镇弋丰村、三山区保定街道鸭棚村等四个帮扶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是捐建“共青书屋”,丰富文化生活。举办“帮扶百村工程”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安徽省“共青书屋”揭牌揭牌仪式。共捐款40000元,捐建4间“共青书屋”,累计捐献图书17543册,捐赠书桌、电脑和书包文具价值近10000元。此外部分学院还在黄山市新华乡、巢湖市烔炀镇、金寨县小南京希望学校等地开展“共青书屋”捐建活动,共捐赠图书1600余册、运动服125套、跑鞋20双和运动鞋35双;同时在帮扶村放露天电影、举办小型文艺演出,举办农民篮球联赛等活动,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经济发展。摄影专业举办当地旅游资源摄影作品展和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研;法律专业同学开展了“送法进农家,服务新农村”系列法律咨询活动;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旅游资源考察和开发规划准备工作;环境科学专业同学发放宣传资料,制作科普知识展板,宣传血吸虫病防治、科学施肥用药、改水改厕、沼气使用等知识。
送文艺下乡 我校广泛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奔赴全省各地基层,在村镇、学校组织各类文艺演出63场次,教科院赴广德县千口村开展摄影艺术展,体育学院赴黄山新华乡开展文艺演出,音乐学院赴金寨县开展 “唱响革命老区”演出服务活动等;其中5月18日赴泾县蔡村镇送文化下乡演出规模最大,演出服务团一行百余人,为当地的父老乡亲献上了一道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演出现场人声鼎沸、人潮如涌,整场演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格调高雅;演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根据事先安排,在演出过程中,校团委副书记毕明福还与蔡村镇党委书记朱代胜共同为 “安徽师范大学月亮湾社会实践基地”进行揭牌,商定长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受到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关注弱势群体 一是关注“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博(硕)士研究生调研活动重点团队,深入六安、宣城、阜阳等地对六十名余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集体心理测试、个案访谈;“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重点团队前往泾县原孤峰乡王直助教中心开展支教帮扶活动;组织“关爱孤残儿童”重点团队深前往颖上县王家玉孤儿院开展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孤儿院创办者王家玉在2004年入选上海卫视的“真情实录”,曾当选“感动中国人物”。二是开展关爱农村孤寡老人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敬老院、养老院和五保户,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老人们送去了慰问品、打扫卫生。我校研究生重点团队 “赴黄山市黟县开展关于农村养老状况调查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以黄山市黟县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深入探讨居民养老状况。调查结果汇总完成近100页的调查报告,调查共持续7天,发放问卷200份关注社会热点,开展主题实践深入淮河抗洪第一线 今年七、八月间,我省淮河流域遭遇特大洪灾,我校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抗洪救灾及慰问活动,在寿县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完成预定实践内容后,主动来到抗洪前线,送衣送药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干部群众和广大官兵。在临泉,同学们自发地组织了主题为“关爱社会,心系灾区人民;亮出行动,情寄灾区儿童”的活动,同学们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别开展灾后医疗卫生防治宣传和灾区学生学习辅导活动。在淮南,同学们组织了 “心系淮南,关注社会”的主题实践活动,走上抗洪抢险前线,慰问市粮食局防汛点职守人员,并协助开展灾情登记与危房排查,探望危房老人与低保户老党员,帮助转移疏散群众,为淮南的抗洪救灾工作贡献力量。
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 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成立了 “紫荆花开十年笑、举国同贺庆港归”重点团队,开展了包括“紫荆花”暑期社会实践活启动仪式、联谊晚会、公益邮展、走进香港升辉国际投资集团、走进中共市党委统战部等系列活动。了解、宣传香港近十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香港企业在芜湖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全面认识我国国情,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纪念高考制度恢复三十周年 我校成立赴铜陵市“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活动”重点团队,着眼于调查城乡对高考看法的差异,开展了城乡访谈、学校走访、问卷调查等活动,分别在市区合百广场和郊区依江乡镇同步进行宣传,设置展板、发放宣传册、横幅签名。获取了大量访谈资料,回收了479份有效问卷,并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在铜陵几所中学的鼎力支持之下,开展了主题围绕高考制度改革的校际辩论赛,在唇枪舌剑中将主题深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绿色奥运,绿色生活”环保活动 合肥分队以“绿色奥运 ,绿色生活”为主题开展有声有色的环保宣讲活动,同学们用舞台文艺表演、奥运环保知识问答、生活化学知识游戏互动等形式宣传奥运,宣传环保。芜湖分队的同学们用展板、问卷调查等方式在社区和街道宣传奥运知识。06经济学2班北京小分队在北京河子涧村开展了向当地村民宣传奥运知识的活动。针对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我校开展了环境保护“江淮行”活动,对安徽境内的长江、巢湖等水域开展环保调研,先后成立了赴巢湖市“巢湖蓝藻暴发及其治理”重点团队、赴芜湖市“共饮长江水,爱我母亲河”活动重点团队等,先后在芜湖、巢湖开展了“巢湖蓝藻爆发”调研问卷调查、大型倡议签名、散发环保宣传资料、垃圾清理工作、水样提取水质检测等活动。
服务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开展专业实践 同学们深入企业、开发区,先后参观访问了合肥双凤经济开发区、南陵县经济开发区、安徽鲁班集团、浙江海宁市周氏纺织厂、袁花镇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厂等单位,开展实地考察访问、座谈会等活动。国旅学院还组织同学组成“走进院士工作室,感受专业最前沿”社会实践团队到南京土壤所进行社会实践,亲耳聆听赵其国院士的讲座,参观院士工作室和“973”、“863”在研重大项目。
开展基层调研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深入基层,开展各类调研活动。一是农村教育问题调研,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新课程标准在安徽特别是芜湖和黄山地区的实施状况,发挥广大研究生、博士生的专业优势。8月23日至8月26日,由校研究生学院组建了“新课程标准校本化”调研团奔赴芜湖和黄山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二是农村建设成就调研,定远、蚌埠、凤阳小分队的同学对小岗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教育情况、医疗情况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了调研,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葡萄养殖基地。滁州小组走进了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的滁州市南谯区腰脯镇范桥村,参观了蔬菜大棚和养殖场。三是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调研,同学们在部分农村开展了以“农村土地征用状况调查”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深入田间、地头、农舍、村委会,以问卷、采访等形式与农民朋友共同劳动,促膝谈心,调查了解当地农征用地状况、土地补偿以及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等。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研,在南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服务中心,同学们对专门负责医疗合作的工作人员做了一个专访,开展实地调查,详细了解合作医疗在南陵县的实施情况。
和谐社区建设 为了建立和巩固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经过深入发动和精心组织,从假期留校的学生中公开招募180名志愿者,担任社区少先队兼职辅导员,协助芜湖市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暑期中小学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组织“建设和谐网络”暑期实践小分队,通过搭设宣传台、印发宣传单、开展活动咨询等向广大家长、学生宣传网络文明。
据悉,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已连续17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光荣称号,显示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越来越高的组织水平。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