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24天的苦与乐——一名志愿者的奥运经历

 

图为郝杰(右)与奥运男子长拳冠军马晓超的合影

 

    志愿者见闻

    8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我们奥运志愿者也结束了在北京的服务工作,与队友一一告别后,我乘坐26日晚的火车返回家乡。
    这24个做奥运志愿者的日子里,我收获了很多,苦与甜,汗水与欢笑,友谊与光荣;在这24天里,我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观众服务,为健儿加油;在这24天里,我们和世界人民一道见证了一块块金牌的产生……点点滴滴,都成为了我记忆中最闪亮的片断。

    这是我的工作
    我负责的验证岗位转到了外岗,那里比以前的工作更加辛苦,也更加的重要。而且就在值班的当天我临时多了一项任务,禁止车辆进入场馆运行区,这是突然改的,大家(主要是工作人员)都停车停习惯了,所以很多人不买账,志愿者的态度稍松懈点,车辆闯入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天下了很大的雨,一辆网通的车要闯入,被我拦下。司机很不耐烦地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我没带伞,车要开进去。”我说:“不好意思,先生,这是我们的新规定,为了保证场馆内运行秩序,车辆一律不准进入,请您把车停在隔离栏外围。”他不停地试图强行进入,结果还是被我挡下。我说:“不好意思,我理解您的心情,如果您没有伞我可以把伞借给您用。”结果司机终于把车停在外围,可是当他进入场馆,经过我身边的时候骂了一句“死性”。我很委屈,但是仍然微笑地送走他,我告诉自己:没什么,这是我的工作!
    志愿者的工作是奥运会的窗口,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当志愿者的默默工作赢得别人信任和微笑时,是志愿者最开心的时候。

    休息日成为工作日
    这一天轮休,同事们约好到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游玩。因为自己穿着志愿者服装,结果我的休息日因此变成了新的工作日。
    刚开始我并不知道身上的衣服会带来什么,走在路上会不时的有人找我问路,每到此时我只能耐心地帮别人指路,尽管我并不是这一块区域的志愿者。当我在一个场馆前准备照相时,总有人要我帮他们照相,没办法,我必须帮完他们再顾着自己。还有很多无奈的地方,比如不能去一些“游客点”,不能妨碍游客……后来我知道了,是这件志愿者衣服“惹”的祸,但转念一想,我释然了:观众或游客向你寻求帮助是对你的信任和对你工作的肯定,穿着这件衣服,不管你是什么场馆的志愿者,你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奥运志愿者。
    这次“游玩”下来,我觉得更开心了,因为我多做了一天的奥运志愿者。

    我与明星近距离
    8月23日是武术比赛的第一天,虽然武术比赛不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却是本届奥运会特设的项目,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28名运动员参赛,争夺八个项目的15块金牌。
    听说我喜欢的明星李连杰来了,还有另外一位女明星杨紫琼。休息的空间一到,我急忙换上便服来到观众中间,借旁边同事的大号望远镜,对着李连杰大哥的位置看去,看到大哥和杨姐很自然地聊天,好兴奋!
    比赛结束后,有两位武术冠军没有从运动员通道过,而从我的业务口过,我当时很兴奋,趁没人请冠军的教练帮我们拍了一张照片,他们也很好说话,我摆好姿势,她突然把金牌拿出来,我更加兴奋了,还要求摸了下传说中的金镶玉,哇!一按快门,一张和冠军的合影照就拍下了。
    当天,我们80名湖南志愿者还收到省委书记张春贤致信勉励,并获赠奥运首日封。张书记给我们每位志愿者发出了《致北京奥运会湖南赛会志愿者的信》,对志愿者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和全省人民都感到,你们和湘籍运动员一样,是三湘儿女的骄傲,是祖国的伟大荣光!”
    能够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短短24天来的经历让我迅速成长,百折不挠、超越自我的奥运精神将伴随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