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新在第四届中加农业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言
要从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报讯(记者胡今天)11月3日上午,我校校长邓秀新院士在第四届“中加农业大学院校长论坛”以“农业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题,做了英文主题报告。
邓秀新分析,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有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创造力、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全面解决问题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等。他说:“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述全部的能力,但可以把实现它作为一个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这些能力,并绝不放弃努力!”
在谈到现状及弊端时,邓秀新坦言,从中学起就开始的应试能力培养在大学阶段仍然受到强调与重视,学生仍不能把能力培养的重点由应试转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而不是创造知识;本科入学率扩大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供给矛盾造成的结果之一是———过多的学生同时参与一堂实践课程,实践教学设施和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只拥有极小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教职人员的素质和他们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存在问题。
在谈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时,邓秀新介绍,学校建立了24个实验中心、9类田间试验和示范基地并同240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签署协议,着眼于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有150名学生受到学生创新基金的支持,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去从事他们感兴趣的研究;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或科技推广计划,激发他们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兴趣;鼓励导师更多地与学生接触———通过交谈、讨论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他强调,“科学研究过程应以鼓励学生为主,避免抱怨和责备。”
据悉,该论坛由教育部和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共同主办,我校是本届论坛的承办单位。该论坛以加强中加两国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为目的。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来自加拿大10余所高校和我校、中国农大、浙江大学等国内23所大学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就“高校和政府研究环境”、“全球粮食安全研究的作用”、“农村发展研究的成果转让与推广”、“农业高校的教育与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讨论。会议还将讨论如何进一步开展中加教育科研交流与合作。另据记者了解,本届论坛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与会人员最多的一届,将极大推动中加农业领域的教育、科研交流与合作。
我校副校长谢从华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沈阳副司长、加拿大农业部YvonMartel先生、加拿大农业和兽医学院联合会LeslieMacLaren女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简短的开幕式后,加拿大农业和兽医学院联合会Jean-PaulLaforest教授做了高校研究环境综述的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霍学喜教授向与会学者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农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向加方的相关专家学者发出了合作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