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谁来呵护大学生的心灵

    10月28日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弑师案,22岁的大四学生付成励用一把菜刀,当着19个同学的面,在课堂上杀害了正准备上课的43岁的教授程春明。
                                                                           (11月6日 新民周刊)
    在检察机关和法院未调查清楚真相、给与判决之前,此次暴力事件已经给与人们太多的猜测和影响,但是作为教育学生的机构学校以及社会来说,我们不应该仅仅围绕师生桃色、校园暴力、课堂戾气等来回避问题或者是捏造虚无,我们应该等待检察机关给与我们真相,但是我们能仅仅去等待真相,什么也不用去做吗?笔者认为我们除了等待真相之外,需要做的还很多很多:从表面上看,许多学校现在是很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政法大学依靠两支队伍(专兼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心理健康委员)、搭建三个平台(心理教育与健康课程平台、媒体平台、培训平台)、实行四级预警工作模式(宿舍、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和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来开展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有没有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真正的发挥作用呢?比如说在高压力的学习和就业竞争压力下,高校一些班级对于心理上有些不对劲儿的同学,辅导员是否主动找学生谈心,采取主动干预措施?是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还是更关心他们检查的卫生和学生假期迟来早退。事实上校园学生心理防线还实是一条非常脆弱的防线。同一件暴力事件,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学校的老师。
    我们相信,面对悲哀,面对不幸,面对孱弱,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一颗敬畏生命的心去感受,用一颗呵护生命的心态去处理,无论你是受到惊吓或者心怀郁闷的学生,无论你是心有余悸或者无奈教育的老师,还是所谓的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校方,再大的不解和质疑,再大的心痛和悲哀,再大的困惑和猜测,你都会还原生命一个本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