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和学院共成长

□吕尚征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不觉间,我在学院工作已满十年。十年间,学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也从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小伙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济宁技术学院这块土地上,我有过成功与喜悦,也有过失败与辛酸。近年来学院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极大关注和认可,学院能取得如此之成就,让我深深为之骄傲。适逢学院50周年华诞,心中颇多感慨,回顾十年来的一幕一幕,见证了我与学院共同成长的历程。我生命中最绚丽的10个岁月溶合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发展的轨迹中也流下了我的脚印,我和学院共成长。
  十年前,我从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济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学院的前身)工作,我是当年学院唯一的新进教师,也是学院唯一的单身教师,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教师们的诸多帮助。我大学学的是通信技术,毕业后,在教务处各位领导和老教师们的帮助下,从讲物理和电工学开始,到讲解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并逐渐成为计算机教研室的骨干教师。我清楚的记得老教师们的帮助,从备课、板书,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有了一点点的进步。他们的帮助,我会永远铭记于心。
  随着学院的发展,学院又出资让年轻教师进修学习,我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学院的帮助下攻读了在职研究生。学院发展的岁月,也是我成长的日子。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工学校教师,并走上了管理岗位,让我深刻认识到自我与学院的紧密联系,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得益于学院这个充满温暖和爱心的大家庭。
  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经历了才能成长,成长了才能成熟。在学院工作的十年,正是我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十年。在学院工作的十年中,学院伴随着我成长,我也亲历着学院的发展历程。从在校生不足千人,到现在在校生7000多人;从一所二流的技工学校到高级技工学校到改建为技术学院;从60多亩的校园到现在400多亩新校区的启用;从学院发展的低谷到学院越办越大、越办越强,到整合多所职业学校创建济宁技师学院,我见证了学院十年来发展的足迹。身为学院的一份子,我为学院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和骄傲。
  十年的岁月,我的根深深扎在学院这一方沃土中,济宁技术学院就是我的家。在这十年里,学院分担了我的成功和喜悦,更包容了我的懵懂与无知,多少年少的轻狂已不再,学院用她宽广的心胸接纳了我。学院给我的发展构筑了宽广的舞台,只有学院日益成长不断壮大,我们每个人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学院的未来之路也是我们的未来之路,学院的成功,源于每一位师生的辛劳和汗水,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学院的前程会更加辉煌。
  据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鹰和蜗牛。要么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要么像蜗牛那样凭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作为学院的一员,如果不能成为一飞冲天的雄鹰,也可以做默默前行的蜗牛,只要我们不断前行,一天比一天进步,我们终会盘爬上金字塔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谱写中国制造辉煌篇章的技术工人。作为一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学院,我们平凡,但决不能甘于平庸。一滴水,也可以滋润一寸土地;一棵树,也能伸展双臂,为人们遮凉;一棵小草,也会为大地增添一点绿!让我们共同努力,贡献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和我们美丽的学院共同成长,把我们的学院建设成中国制造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