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用坚强和信心演绎梦想———记第一临床学院03级杨木芬同学

  “贫穷不是一件光荣的事,不必要过分渲染;但也不是一件让我感到耻辱的事,不敢与人提起。相反,它是酿造幸福的原料。我不象洪战辉那般历经磨难,更没有他那般自立自强,我只是沿着自己的轨迹生活,在大学里演绎我的无悔青春!”这便是杨木芬的宣言。
  杨木芬的家在偏僻的农村,家里的支柱是60岁的父亲。是父亲用残疾的双脚艰难地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为她和妹妹撑起了大学的梦想。
  杨木芬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能赚钱的活”———做家教,但好几次面试都失败了,理由都是一样的:“你个子那么小,我的儿子肯定不会听你的话。”几经周折,她终于找到了一份路途遥远且报酬低的家教。她每次去家教都要经过一条没有路灯的小巷,每次她都是闭着眼睛跑过去的。一次经过小巷时,几个蛮横的家伙将她仅有的一块旧表抢走了。后经班主任介绍,她找到了新的家教,报酬高了也比较安全了。每个星期她都很卖力地去做家教,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着。虽然做家教用去了她大量的时间,但她从不放过任何空余的学习时间,每天吃过晚饭后到7点半去做家教前,她都尽量争取到课室去学习;做完家教回到学校十点,她再去课室看一个小时的书。
  此后,由于身体的原因,她忍痛辞去那份家教。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之前,她再一次陷入生活的困境。她每天都赶在扫地阿姨之前把自己住的那一层宿舍楼垃圾桶里有用的东西收集回来。知道她情况的老师和同学都默默地支持着她,把一些诸如废纸、饮料瓶之类的东西拿给她去卖。她把收集到的一面是空白、干净的纸张装订成练习本。学校发新课本时的包装纸、过期的挂历,也都是她免费的学习用具,用完后再卖掉……
  生活虽然过得很拮据,但她却乐观、从容地面对任何挑战。她从不因为自己的贫穷、矮小而自卑,总是坚信别人可以的,自己也能做好。在同学眼中,杨木芬是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大二、大三学年时都获得了学校二等奖学金,并获得了2006年度的国家助学奖学金以及第一临床学院洪战辉式优秀大学生称号。班上有同学生病了,身为班长的杨木芬嘘寒问暖;有同学受伤了,她陪着去医院缝针;她还陪解不开心结的同学谈心……
  大一开学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经是正式党员的杨木芬,从不放弃每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加入学校的合唱团,担任女生低声部的部长;加入青年志愿者的行列,到观海长廊打扫卫生;担任年级篮球队队长,参加学校和年级的羽毛球和毽球比赛,取得了好的成绩。每一年校运会的800米项目,她都有不俗的表现;在高手如云的400米校运会比赛中,她和队友奋力拼搏取得了400米接力赛团体第一名。
  人生最大的风景不是永不坠落,而是在每次坠落之后依旧能够决然升起。大学四年生活的锻炼,让杨木芬变得愈发坚强、乐观、积极向上。人生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坚信,拥有坚强和信心的杨木芬会不断演绎自己的精彩。
  学生记者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