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07年5月24日晨出发离开苏州的时候,天下着大雨,我乘坐的汽车好像是一艘划破雨帘的汽船!汽车刮雨器刮出来的水花和车轮溅起的水花混合在了一起,远远看过来一定是一幅蔚为壮观的图画。
飞机起飞了,机头呼啸着穿过云层。眼前的景象顿时让我震惊:整个的天空像是一幅巨大无比的、湛蓝湛蓝的天幕!那是一种我只在西藏见过的蓝!那种让你双眸凝视后再也无法离开的蓝!于是,对蓝天的感想和感受就成了我整个日本之行的主题词。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题目。一
2007年5月24日至6月3日受日本神户亲和女子大学之邀,第六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参加该校主办的《全球化背景下幼儿教育的国际研讨会》,我被邀请从大学教授和心理咨询师的视点介绍中国独生子女背景下的幼儿教育。
从会场内到会场外、从政府官员、教师(大学、幼儿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到家长、不论使用英语、日语还是中文,关注的主题是幼儿教育,而“爱的教育”是整个会议的核心概念,像一根红线贯穿了始终。出席会议的国际幼儿教育专业机构的学者、韩国的政府官员、日本神户几乎所有的幼儿园的园长、神户教育局的官员和中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了“爱的教育”这一神圣的主题:
韩国和日本的学者围绕着少子化和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主要从政府对策关注幼儿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我则从中国独生子女背景诠释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如果说,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的学者们主要立足于国家政策层面对幼儿以及幼儿教育的爱的关注;我则选择了一个具体微观的视角———以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为个案,阐述他们是如何针对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的爱的能力培养的活动:
在常规教学中提炼爱的精髓;在日常活动中渗透爱的内容;在特色教育中突出爱的主题;在家庭教育中滋养爱的能力。特别是“心灵驿站”的特色活动(我在翻译成日语时更形象生动的译成了“心灵气象站”。)主要内容是,每个孩子在早上入园时,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不同颜色的纸,贴在自己的名字上。老师可以根据这一颜色对孩子针对性的关爱;而其他孩子们也可根据这一颜色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这一小小的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在会议上,这一介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对这一有效的、特别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心理特点的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介。散会后,有幼儿园的园长来索要部分内容,表示要将此放在自己幼儿园的主页上。
另一引起轰动的是新洲幼儿园的关于传承吴文化的一系列活动。
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新洲幼儿园的吴文化教育是从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从周围生活入手、由近入远,形象生动、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幼儿所喜闻乐见。具体可概括为:情境化、游戏化、活动化、网络化。
特别是情境化的特点,新洲幼儿园精心构筑园内环境,充分表达和体现了吴地韵味,如园内有苏州特色的粉墙黛瓦的房子、铺设鹅卵的小道,搭建的流水小桥、厅台楼阁;室内布置有外婆的厨房、外公的书房和茶馆、有水乡特有的蓝印花布为主旋律,以刺绣绷架、剪纸年画为点缀,使整个幼儿园成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熔艺术性与教育性于一炉,集江南园林与现代生活于一体。
在苏州新洲幼儿园的教育特色中,真真切切地体现了爱的能力的教育和养成。孩子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点点滴滴的培养和打造的爱的能力:知晓爱、懂得爱、理解爱、珍惜爱、学习爱、传播爱。立足于深厚的吴文化平台、汲取着充分的传统文化养分、怀揣着爱的能力,走向全球化的21世纪。
当晚的宴会上,我成了中心人物———与其说是我个人,更不如说是关于爱的能力养成这一会议的中心议题。结果整个的晚宴也成了关注爱的教育的盛宴———当然不是菜肴。大家是在聚焦和回味爱的能力培养中结束晚宴的。
二
2007年5月27日,星期天。
受神户亲和女子大学石冈教授之邀请参加她带的学生帮助唐氏综合症儿童(关于唐氏综合症见本文链接之一)的训练活动。
上午10:30,我准时到达训练的场地———临时将课桌椅移至墙边一间大的教室,里面放置了一些孩子游戏的器具:落地的平衡木、塑料的软性的穿龙还有塑料的盆、球等很多轻盈的、安全的、色彩鲜艳的玩具。
孩子们陆续来的。唐氏的孩子来了,他们的兄弟姐妹来了、父亲和母亲都来了。一会儿时间,大大的教室里充盈着满满的生命活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唐氏这一可怕的病症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一时间,我们似乎置身在一个很普通的儿童游览场。
11点,活动正式开始。石冈老师和大多数父母到隔壁的教室进行家庭教育的讲座;孩子和少数父亲留在训练室。
美妙的音乐响起。我注意到,整个的训练所要说的语言很少,几乎全部的关于训练的指令是由钢琴音乐发出的。那位钢琴弹奏的老师的表情被我注意到了:她的表情与其说是随着音乐更不如说是随着孩子们训练的状态而变化,但微笑始终是她的基本表情。只有她的演奏是发自心田的,所以才会拥有那样阳光的表情!
每个学生带着一个孩子围成一圈,那天大约是17个孩子,有两个孩子是一直由父亲带着活动的。先是在歌声中大家相互认识:将这个孩子的名字编在歌曲里让大家找他(她),十分有趣。然后伴随着音乐活动腿、手、跳、走,做各种活动身体的游戏、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儿童乐器弹奏、讲故事、为这个月过生日的孩子发贺卡等,活动十分丰富多彩。
片断与感想:
之一,为女大学生感动。这些学生带着孩子做这些活动很累。从头到尾要唱着不说,还要带着孩子一起做。她们都很时尚、化着精致的妆,但任凭孩子们怎样不听话,她们始终是面带微笑。其间有个孩子状态很不好,连续追着几个学生揪拉她们的头发、打她们,甚至是抓她们的脸,但她们还是那么耐心等让孩子安静下来。除了训练体力消耗很大以外,有时还要不怕脏,有个孩子途中跑出了教室,一个很时尚的女孩赤着脚就追到了外边走廊;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要去厕所了,一个女生立刻陪了出去。这间教室里,孩子们称呼大学生们为“姐姐”。一声姐姐,很普通、很沉重、很温暖。这些没有血缘的姐姐们,却为孩子付出了深深的爱。
之二,为父亲们感动。整个活动中有两位父亲和孩子始终相伴相随。面对自己的孩子的症状,说他们很坦然是根本不现实的。但他们应该是能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并化残酷为平静:接受着上帝给他们的这份特殊礼物。他们脱下了平时的西装,解掉了领带,整个的和孩子们跌滚爬跳在一起,,没有了那份所谓的父亲尊严:在这个从传统到现在都是男人是社会和家庭主宰的国度里,平添了几分可敬。的确,他们的行为是为他们自己的孩子,可我在那时却分明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整个的训练以音乐为背景,以游戏为主线,训练孩子的观察、思维反应以及各种动作能力。整个的训练是结构式的:精心设计、环环紧扣、相互联系;但同时又是个别化的、自由宽松的,较好的体现了训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爱的音乐中,一个小时的训练结束了。
伴随着爱的音乐,整个教室里弥漫着的爱的空气不断的延伸到了室外,和蓝天融为了一体…………
训练活动结束了,我正准备离开,一个年轻的母亲和父亲抱着一个出生仅三个月的唐氏的孩子走了进来。我从母亲无奈求助的眼神读懂了她的心:也许她的孩子的爱的起点就在这里了!
心灵又一次的被触动了……
走出教学楼,眼睛被阳光照射的发眩。定定了神,仰望了天,原来还是那片天———湛蓝湛蓝的……
链接一:
关于唐氏综合症简介
唐氏综合症或称21三体,国内又称为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患者面容特殊,两外眼角上翘,鼻梁扁平,舌头常往外伸出,肌无力及通贯手。患者绝大多数为严重智能障碍并伴有多种脏器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消化道畸形等。本病发生几乎波及世界各地,很少有人种差异。椐统计染色体异常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5-6/1000,唐氏综合症约为1/750,绝大多数病人属随机发生,但随母亲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随之升高,一般母亲年龄35岁以上,该患儿的出生率可高达1/350。
链接二:
日本神户目前对三岁以上的唐氏综合症幼儿的训练场所有几处,但由于各种原因3岁以上的可以提供专业训练的场所目前只剩下神户亲和女子大学石冈老师负责这一处。在这里登记的有70多个孩子。由于训练场地、人手等各种因素,这些孩子平时是分开了训练的。一般是一个月在月初一次。我随机询问了几位家长,他们很感谢:为他们的孩子提供了这样的场所。他们的孩子们在训练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虽然很细小但毕竟在变化着,他们并不企望孩子们能有很大的改变,但他们祈求他们的孩子脸上有笑容;而他们自己也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力量:来自家长彼此的、来自科学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