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江 南





  你在雾中与我相逢,残影依依,若即若离。我棹孤舟寻你千年的遗迹,衣带渐宽,不离不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如果说北国是一位庄重大方的大家闺秀,那江南就绝无愧于一位窈窕多姿的小家碧玉。生于北方的我,拥抱过广阔的蓝天,亲吻过无边的草原,却从未流连过古镇的遗迹,在那袅袅炊烟中体味过水乡的气息。那淳风古朴的乌衣小巷,凄清哀婉的秦淮桨声,曾孕育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动人传说,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的传世美文。每个不眠的夜晚,在我脑海中都会闪现一幅幅清新隽永的山水彩墨:浓妆淡抹的西子湖畔,波光粼粼的漓江春水,怪石突耸的石林奇貌,小桥流水的古镇人家……我的思绪随着画卷的延展而不断穿梭,仿佛已身在其中,进入了一个无声的境界。在这个宽广而美妙的境遇里,我停停走走,每踏过一处青山,涉足一滩碧水,都会驻足而立,仰面沉思,不知这虚幻的色彩是否能承载真实中的江南灵韵,是过于朴素,还是过于浓重;是过于浅显,还是过于诗意。起初,我对这种漫无目的的遐思还有所顾忌,怕亵渎了那个真正的神圣水乡,久而久之,也便释然了。既是心之所向,不免会多涂抹几分秀色,只怕我这自认为匠心独具的描绘,还不及江南素面朝天的十分之一,想到这里,便完全释怀,但心中的神往之情却日益加深,只盼有朝一日,可身临其境,一睹那片曾令无数游人如痴如醉的人间天堂。
  也许是我的诚意感动了上天,高考过后,我终于有机会去杭州小住一月。早就耳闻西湖的美在江南首屈一指,断桥残雪,苏堤春晓,三潭映月,曲院风荷……一处景致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首佳作,能将感性的人文色彩融于景中,且毫无牵强,恰到好处,世间有此灵韵者,怕是少之又少。
  终于,我站在了不知在诗词中出现过多少回的西子湖畔。十几年殷切期盼的心在这一刻竟出奇地平静。仿佛一对多年不见的老友重逢,相顾无言,垂泪千行。不,这不是老友,如果是,即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也不至如此陌生。一股莫名的失落悄悄爬上心头。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江南么?小巷在哪里?画舫在哪里?文人在哪里?我又在哪里?极目远望,复建的雷锋塔依稀可见,但更多的却是林立的豪宅和饭店。湖中马达沙哑的呜咽早已取代了汩汩的桨声,我想象不出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采莲荷塘东”,湖边的小贩正卖力地向游人出售所谓的杭州特产,不知在他们的脚下,是否有苏轼踏过的足迹,唐寅书写的风流。陡然间一股悲悯的苍凉如寒风般袭面而来,使我无法平静,瑟瑟发抖。身边来来往往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不错,西湖还是繁华的,迷人的,当年楚楚动人的小家碧玉已出落成一个时尚的摩登女郎。很难想象,若是东坡先生健在,是否也会西装革履地坐在苏堤上签名售书?昔人已逝,风华尽失,如今的西湖只余残韵。烟雨蒙蒙,可堪回首?不见舞榭歌台,不闻汩汩桨声……在回去的路上,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西湖虎跑泉已经干枯,所以没有纳入今天的行程。车内一片叹息,我却无动于衷。干枯的又何止一处虎跑泉,还有我心中那份对江南涌动了多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