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废墟》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爱上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字,就是那么一种古朴而现实的味道,让我萌生了一种寻根溯源的冲动,也正是这种情愫,让我甘愿深陷其中。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废墟》,我只知道,在我一遍遍浏览着那一片文字时,心头有一丝苦涩,苦涩于那数不清的废墟中所存留的历史与记忆。却又有欣喜,喜于曾经我认为那么难以形容的东西,可以被这么一种朴素却清幽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先生说:“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期盼,我的记忆……”“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在近乎矛盾的言词中,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那种复杂的情感。
人总是害怕面对废墟,妄图掩饰废墟,就仿佛试图擦掉一段屈辱一般。很多古迹正在被修复,人们便将一切的冀望系在了上面,那么,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是不是就会将曾经的杀戮、愤恨和那份不可名状的痛苦统统的丢给历史呢?
其实,在废墟上开推土机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因为时间永远不会停止与倒退,所以,一切都将衰老、沉淀,然后成为废墟。
废墟亦是一种美,就如同秋天的落叶,为了孕育新的希望甘愿融于泥土。而废墟,就是建筑的落叶。废墟不应当让人感觉羞愧,因为残缺造就了完美,如同曹雪芹的“梦”一般,当一切都成了废墟时,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便破土而出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恋,就像人的记忆一般,总有“不堪回首”,也总有“无可奈何”,一段毫无意义的记忆只会让心灵更加拥挤,容不下近在眼前的幸福。
废墟的更替,彰显了现代人的脚步,一座座老的废墟在时代的潮流中上升成了亘古的的寓言,而光鲜亮丽的“现代”也将携着一簇簇新的废墟一步不停的向前、向前、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