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让人文社会科学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冯刚主任来校纵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本报讯4月1日下午,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冯刚主任应邀来校作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专题报告会,冯主任深入浅出、贴近基层的报告,赢得了与会领导及专家教授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人文精神是滋养大学发展的潜在动力
  冯刚主任谈到,人文精神是滋养大学发展的潜在动力。据统计,近5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80%来自于高校。可以说,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正面临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办学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科学学科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自身如何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撑,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引导,就会缺乏动力、迷失方向,甚至止步不前。以学校文化建设发展及培育为例,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为它不过是学生的课外活动而已;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把它定位在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或平台之一上;到2000年以后,又提高到关系学校核心竞争力层面;现在,普遍的认识是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学校方方面面,办学理念的提升与大学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非常重要因子之一。冯主任说,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容易跨越的是学科专业数量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张、校园面积的加大、硬件条件的改善,不容易跨越的是软环境特别是大学文化的积累、传承与弘扬。在这个意义上,高校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建设,重点加强建设。
  内涵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质量
  谈到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冯主任说,在高校,这一要求的落实应体现这几个方面。一是发展定位,如何适应市场办学是关键,并不是规模庞大、学科专业数量众多、硬件条件水平高就一定好;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才是第一位的。二是内涵建设,内涵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丧失市场就谈不上发展。在内涵建设方面,有两点必须高度重视,第一是必须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第二是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社会需求更多的是能够干事的人而非只说不干的人。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然科学家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缺乏人文修养,技术能力再强,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调整好心态,更谈不上赋予工程技术以“美”的理念和形象。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生活、感悟人生、选择方向
  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冯主任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许多方面都需要从文化的视野去思考,通过文化建设来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是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单纯的说教、靠强制来管理已经愈来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念上要主动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在实践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作为切入点。我们的教育,过于注重把结论性的东西告诉学生,不但忽视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而且忽视了让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的酸甜苦辣;即使学生习惯了接受结论性知识,一旦进入社会,不可避免的挫折就很可能一下子打破他的习惯和心理承受能力,惊惶失措、茫然无助甚至丧失对未来的希望等种种情况就可能出现,而这一切,必然影响和制约他人生的发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常抱怨自己“好心没好报”、“学生不理解不支持”,建议这些同志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你的工作有哪些地方能够吸引学生、能够感动学生、能够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记忆。前面谈到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生活、感悟人生、选择方向,这应该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最基本的理念。
  辅导员应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
  谈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冯主任说:“辅导员应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冯主任介绍说,“我也是辅导员出生。”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离学生最近、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要让学生成为有文化的人,自己首先要有文化;要让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自己首先要有理想;要让学生回忆大学生活时是充实的、幸福的,首先在于我们的工作要实、感情要真、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思想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系统,它贯穿于学校办学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每一个人的身上。就学生工作系统而言,要主动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学校各个系统之中,学校更应建立相关的体制机制,确保全员育人、全境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有效实现。真正的创新在基层,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作为辅导员,应做到六个字“跑、干、讲、读、写、想”,做有思想的实践者。
  报告会由校党委刘伦书记主持。刘书记介绍说,年仅39岁的冯刚主任,本科及硕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博士阶段专攻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阅历丰富,学识渊博。冯主任的报告,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冯主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学校有关部门、各学院、学生社区要认真领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