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是豫西南南阳盆地的主干水系,汉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历史上的白河,是一条水资源丰富,水量大,水位较稳,含沙量小的河流。白河丰富的水源不仅有利于发展农业,而且还促使了内河航运的发展。
今天,我们来看白河,很难找到历史的水文影子了。呈现的状况是:水量明显减少,冬春季节,会出现断流。即使夏季,天降暴雨,河水猛涨,流水浑浊;降雨过后,水位很快消退。遇到连续干旱天气,河水几近干枯。水量小了,含沙量大了,航运消失了,昔日奔腾豪迈的气势不复存在。为增加沿岸城市空气湿度,平添城市风光,不得不人工建造橡胶坝,拦蓄流水,而使荒滩出平湖。
短短的半个多世纪,白河上游的水资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实地考察,答案自然就明白了。
导致上游水资源枯竭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
首先,人为破坏地表植被,是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根本原因。对森林植被恣肆利用和破坏,使白河上游山区的森林向更偏远的深山退缩,面积在急剧减少。森林失去了,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自然消失,“地下水库”对河流的调节补给作用也随之丧失。
森林被毁的同时,树木蒸腾作用减弱,林区空气湿度降低,降水量减少,这也是导致河流水量减少的因素之一。
人类生产、生活大量汲取河水是导致白河上游水资源日趋枯竭另一个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是造成白河上游水资源日趋短缺的重要原因。此外,也存在一些自然原因。比如:近几十年来,大气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降水量有所减少,导致河流水量随之减少。
针对白河上游水资源日趋短缺的现象,如何解决呢?
关键是要做好植被保护工作。一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森林,严厉打击偷伐、偷运林木等违法行为。对毁坏严重的林区,实行封山育林,使其休养生息。二是对现有覆盖率高、蓄积量大的林区,坚持持续性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使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三是积极营造人工林,在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同时,采取分坡到户营林和政府适当补贴的政策,极大地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实现“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在做好植被保护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节水、护水、管水的宣传教育,以便更好地合理用水,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能。
做到了这些,白河上游的水资源是会慢慢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的。(作者单位:南召现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