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歌,打开记忆的扉页,常常在心灵的深处会不经意地激起母校生活时的一朵朵浪花:清秀的虞山、浩瀚的芦荡、严谨的师长、纯真的同学、严格的管理、师陶园畅谈、足球场驰骋、荣耀的中文911……
离开母校的日子里,母校又总是那样的隐约梦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曾几何,途经常熟,想到母校看一看,却因公务忙碌而与母校擦肩而过。其实,专程回母校一次亦非难事,只是心中时时常有一种莫名的情思游动,老觉得自己功业未成有负于母校栽培,在教学上虽有张扬的教风,但为人低调的性情却造就了懒惰的行为,于是,常常事与愿违,一拖再拖,终是没有成行。今喜闻母校五十大庆,心中溢满喜悦,忆海感触便也一发不可收。
春去冬来,岁月蹉跎,许多往事会渐渐淡去,但脑海深处总有一格尘封着,就象一坛美酒,时间越久,情思越浓,那就是对母校的思念。回首十五年前的母校生活,我最想对母校表达的是:感恩常在我心。当年,我家境贫寒,带着曾经一度高考落榜的痛楚,通过复读考进母校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是母校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自信和温暖:每月29斤的饭票补助,每周举办的系际联谊活动,每次同学间饭票的无偿援助,每回老师的促膝谈心,每年拿到奖学金后的喜悦,常使我感动不已。曾记得,两年中,我担任学党章小组长带着组员在校外做了很多好事,担任班干部时与同学真诚友好相处,考试前勤勉刻苦的彻夜复习,毕业时与同学老师依依惜别,在班主任张老师带领下齐心协力共创全国优秀班集体的辉煌。那段最单纯、最真诚、最愉悦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我觉得是值得回味的。尤其是母校老师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张幼良老师的和善,郑新民老师的严谨,刘华民老师的正直,翟振业老师的博学......,深深地熏陶着我,也一直影响着我,直到今天。
两年的母校生活,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浪漫的爱情,虽然学校管理严格得类似高中生涯,虽然学习考试很苦很累,但仍使我很流连,也驿动着我的心。如果说,母校给我的最大财富是什么?我要说,母校造就了我一颗感恩的心。在我学习生活困苦的时刻,国家给予我补助,母校给了我温暖,老师给了我信任,同学给了我关爱,这些怎能不使人感恩?而正是这一颗感恩的心,才促我自律,催我尽责,激我奋进。工作后,我始终坚守
着在母校时立下的座右铭:感恩、尽
心、自律。在物欲横流的世俗中,守住
一方心灵净土,心存一份感恩之情,尽
心做事,自律对己,大度大气地生活
着,不也是一种成功的境界吗?
母校更培养了我一种积极向上的
精神。一个人需要有一点精神,一个学
校更需要一种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
多年来,我时常会追寻起母校那种积
极向上的精神氛围,那时的我们周日
常常会自发去参加校外居委会实践活
动,每次党章学习小组讨论总是非常
热烈,宿舍值班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校系之间的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
色,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班
级和宿舍的文化氛围布置评比,每晚
图书馆里同学们刻苦啃读的情景,实
习时的快乐时光,以及学校严格的校
风、老师严谨的教风、学生向上的学风
等,无处不透显着母校这所新型高校
蓬勃的活力。这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精神文化氛围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今天的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得以传承和发展。
今天,点击母校的网站,向往着母校的美丽,感恩着母校的厚爱,想念着母校的同窗,自豪着母校的辉煌,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也祝福着母校的明天。
编者注:虞锡平,男,1969年8月出生,现任江苏省溧阳市旧县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溧阳市中学学科带头人,溧阳市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指导中心组组长,溧阳市中语会理事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