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钢笔的记忆
有一种爱无声,却胜过千言万语;有一种爱看似平凡,却无比崇高;那是父亲、母亲的爱!
八十年代初,我在离家近三十公里的邻团读高中,那时学校生活很清苦,饭菜没油水,时常盼望在周末或节假时能回家改善一下。从家里往来学校的路都是穿行在灌木丛、沙包和田埂渠头间的便道,我骑着自行车走一趟要五六个小时。
每次回家就馋妈妈擀的捞面条,看着我又快又多地吃饭她心里就特别开心和满足,所以我也养成了不吃“撑”着决不作罢的习惯。每次回学校,妈妈总给我带上一包烙饼和炒咸菜。在我的记忆中,爸妈很少吃白面和干饭,时常就是喝几大碗包谷糊糊和“浆水”汤面了事。那时他们干得都是重体力活,为给子女多一点食物和营养,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省吃俭用,口中节粮。
那是开春的一个周末,我回到家里,连里在春灌,爸妈都没有休息,也不让我下地帮他们,说春天放水,渠埂渗漏,到处跑水,要绕很多路,让我早早返回学校。没想到就一个晚上,路一下子就变得更难走了,一路上到处是泥滩,我一个人不敢冒险,只好在戈壁滩里绕来绕去,不时还要扛着自行车在水里蹚。三月的春水冰冷刺骨,赶到学校,已经上晚自习了。
那段时间是高考预考前的冲刺,思想压力和学习压力让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想别的事,学习几乎占用了所有的时间,晚饭后能去打打篮球、排球都让我觉得奢侈。
星期一上完早操,我在食堂打了个馍,正边走边啃着往宿舍走,一个女同学跑过来说我爸爸来了。
我心里掠过一种不祥之感,家里出什么事了?难道我妈?她身体很好呀,是不是陷到泥水里了……?想着想着,泪水已经夺眶而出。我跑到宿舍门口,看见老爸靠在墙边歇息,满脸的疲惫,胸脯以下的衣服都是湿的,泥里叭叽的。
爸爸见我跑过来,赶紧立起身,没等我说话,就开口了:
“建儿,还没上课呢吧?那太好了,没耽误。你妈昨夜下班回到家,看到你的钢笔落在家里了,我就连夜赶紧给你送来了”。说着从怀里小心地拿出包得紧紧的两支钢笔。
“爸?!”我哽咽着,好久说不出话来。
“爸,深更半夜的,这么远的路,又到处是水,被泥水陷着咋办嘛?”
“学生没了笔不就是战士没有枪?你怎么学习唻?好了,你上课去吧,家里放水只你妈一人在家里顶着,我得赶回去唻。”“那去食堂吃点饭吧?”
“不唻,我带着馍唻。去吧,去上课吧!”爸爸话还在嘴里,人已经急匆匆地转身走了。
看着满身泥水的老爸推着满是泥水的自行车渐渐离去,我脑海里满是老爸在漆黑的夜里赶路,在冰冷的泥水里苦挣的身影,手中的两支钢笔变得越来越沉重,几乎要从我紧紧攥着的手中滑落。(建 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