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想,如果我当初没来厦门,没
来南洋,一切会是怎样?
我现在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外汇管理局,这是令很多人羡慕的一份工作。当初和我一同应聘这个职位的有硕士研究生、
大学本科生等看上去都比我强的人。但最后却选中了我,不是我的文凭,而是我的自信、我的从容不迫以及我扎实的商务英语水平。
我曾经是个非常内向(或者说内心毫无方向)的人,不敢与人打交道,更不敢与陌生的领导更何况这样重要的岗位的领导接触。
回想当初,刚来厦门南洋学院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选择了勤工俭学。我除了部分学费由家里承担,其余的以及一切生活费用均由自己承担。我比其他人更努力,白天读书,晚上做家教,从来没有双休日。我日夜都在辛苦地忙碌着。在南洋三年我没有回家一次,过年过节我都是在打短工中度过。每个寒暑假都是我最辛苦的时候。当时的我简直就是个工作狂,校内外共兼职6份工作。我在大街上发过传单,当过服务员、营业员、直销员,也当过幼儿园老师和业余英文辅导员……做过很多杂七杂八的工作。在从事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曾经历过万千艰难和痛苦,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和我在一起的同学同事都知道我是个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因为在南洋三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生活,对未来有了一种更高的期待……每当我面对艰难和坎坷,我总会默祷那句名言:“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是上帝送给我包装好的礼物,我要欣然领受。”
我渴望改变,我不甘于现状。“下棋找高手”嘛。毕业后,当我不断地走出去接触比我更优秀的人时,我下了更大的决心,当我看到条件不如我们的人也可以在事业上有所成时,我就更加有信心。这一切都是我一直奋力前行的动力源泉。
所见所闻改变一生,不知不觉断送一生。2005年我去了大连、广州等地考察,我发现人是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在大连,我接触到一个叫赵洋的不足30岁的青年举办个人演唱会,他是中国第一个平民歌手举办“个唱”,他凭什么啊?凭的就是志气和心中的那份爱心。他是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他把举办这次演唱会的所有收入全部捐助西部慈善事业。在广州,我遇到一位阿英姐,她原来只是小学二年级毕业的一个小保姆,但由于她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她从小事做起,不断学习和改变自己,她不仅完全改变了自己家族的命运,自己走上国际舞台,一些曾经被当作下等人的社会底层的人,透过她的故事激励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卖了十多年菜的成为全国劳模,仅仅以卖虾皮为生的普通妇女在青岛买下了高档住宅,路边烤羊肉串的也能出国旅游了,甚至拾垃圾的也能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想想这些成功的典型,我就觉得我不比他们差,我也行。
我不是崇拜名人明人,而是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自己的未来,我放大了我的格局,我立志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将来一旦事业有成,我就要写一部书,记载我的故事,希望将来透过我的书能帮助到更多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我要把我出书收入扣除费用也拿出来给希望工程或捐建学校,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我美好的想法。
时间过得真快啊,眨眼之间我来到厦门,走进南洋,仿佛就是昨天,三年弹指而过,我———那个曾经非常内向、不敢见生人、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的我似乎不见了,良禽知择木而栖,再好的种子如果撒在石头上会干枯,泡在水里会烂掉,只有种在肥沃的土壤里才会长大成参天大树。南洋对我而言就是一片沃土,关键取决于你这颗种子是否愿意接受雨露的浇灌。毕业后的那些日子,说实话,非常地怀念母校--南洋学院。时常想回去看看,找回原来在校园穿梭的影子,在图书馆里苦读的情景,与师生一起开展各种活动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想找回那些曾经陪伴我一同走过那段艰辛之路的良师益友的身影……
旅游需要导游,人生需要导师,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努力和奋斗,而是抉择。若想今后过更好的生活就必须从现在起作好规划。我今天很庆幸自己3年前的选择,若没来厦门、没来南洋,我今天的路会是怎样?真的不敢想象!
朋友,你能和我一样,当你离开南洋时,无悔你三年前的抉择吗?我想是吧!(作者/我院06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