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2009年,我校将迎来建校100周年。近百年来,我校共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以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工程特色和崇理重德、协作奉献的做人理念,在全国各个行业的不同岗位建功立业,赢得赞誉,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为迎接母校的百年华诞,本报特开设“迎百年校庆———杰出校友风采录”专栏,记录杰出校友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
1964年,出生于湖南慈利的汪啸风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当时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开始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涯。当时风华正茂的他,已经初步显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据他的同窗校友———曹炜(现为机电学院退休教师)回忆:“汪啸风为人正直,聪明睿智,学习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开朗,喜爱文体活动,会弹琴,在班委会任体育委员,同学关系好,组织能力强……”
大学时期的汪啸风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矿大这片热土给了他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的环境和机会。这个曾经壮志满怀、挥斥方遒的有志青年毕业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为祖国效忠的誓言。他一度担任过湖南省副省长、海南省省长,直到现在的国务院三峡办主任。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矿大精神,也正是凭借这种精神,汪啸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尽心竭力,作出了许多让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
1967年,大学刚毕业的汪啸风被分配到湖南省常德市工作,经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他的管理才干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那时的他担任过计委主任、地区专员,湖南省副省长等职务。在任湖南省副省长期间,他不忘母校校训,保持大学时期艰苦朴素、勤奋求实的优良作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那时,汪啸风家中所用的家具全是陈旧的,由于工作繁忙,组织上给他派去一位保姆负责家务,但他却毅然将保姆辞退了,一切自己做。这种清正廉洁的从政作风和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一直伴随他走过了以后的几十年。
汪啸风出生于湖南,但他却是在海南省度过了真正年富力强的十三年时光。海南省成立后,中央调他去海南省任副省长,当时的海南省财政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是全国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汪啸风扎根海南,立志要把海南省的经济搞上去。他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利用海南省的天时与地利,提出包括“打造‘五星级’海南”、“区域创新发展”等在内的一系列发展规划。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海南的国民经济总值增长了几百倍。
多年来,汪啸风对廉政建设从未放松过。进入新世纪,海南省的快速发展全国人民有目共睹。在欣慰之余,汪啸风不忘总结过去十几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他说:“海南省在发展过程中有过曲折。特别是1990年到1992年,93年上半年还有个尾巴,那一场房地产热带来的后遗症不小……不仅搞乱了经济秩序,我还要加上一条,就是腐蚀了一批干部。”在2003年召开的海南省政府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汪啸风代表新一届海南省政府领导集体郑重承诺:建立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政府。2006年,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汪啸风身体力行,就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到农村进行调研,并指出:一定要加强廉政建设,还老百姓一个信任。
2003年的春天,当“非典”风暴席卷整个祖国大地时,中央督察组表示:保持海南一方净土意义重大。海南地理位置毗邻重灾区广东,隔海的广西甚至邻国越南均有疫情发生。“无疫区”迄今仍是海南的代名词,但它字字千钧,压得海南新书记日日如履薄冰。当时有“王岐山北上救火,火势渐弱;汪啸风南部守岛,至今‘无疫’”之说。海南省防非办的新闻协调官曾经描述过这样一个细节:汪啸风每日最后一项功课,就是夜半三更休息前,向社会公布的“防非”热线打几个电话,抽查预案落实情况,日日不辍,夜夜惊心。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汪啸风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海南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海南终于度过难关,战胜了“非典”,保持了宝岛的“纯洁”。
2006年汪啸风离开海南省,2007年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对这位饱经沧桑的矿大校友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但汪啸风把一切国家赋予的重任当作祖国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和期待。扎扎实实为百姓做事,勤勤恳恳为国家服务,是对他工作的最好总结。(付怀洋梁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