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动听的是音乐,它是沟通彼此的桥梁,那么比音乐更让人陶醉的却是人的心灵,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是一个灵魂。心灵与灵魂的交融才是最完美的结合。当一个教师用他无私的胸怀、纯洁的心灵,昂藏的激情与音乐的灵魂完美融合时,他比世界上任何一个音乐家都值得尊敬,因为他是在用心血,用一生的时光培养、引导无数懵懂的学子,为他们开启音乐的殿堂。他就是———高振岐教授,一个执着、以音乐洗涤心灵的智者。
高振岐,男,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现任音乐学院副院长,黑龙江省艺术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音协合唱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音协会员,佳木斯音协副主席。教龄近二十年,他始终默默地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线,一直主讲音乐学专业及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听练耳、合唱指挥等重点专业的三门课程。在教学上努力钻研,勤于思考,不断的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好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他先后编写著作多部: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三部。其中《音乐欣赏》在学院内部已使用6年,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先后发表论文7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篇,省级论文2篇,主持省级科研立项2个。曾多次担任黑龙江省艺术术科统考评委及各级、各类比赛的评委,先后荣获校“特殊贡献奖”、“党风廉正先进个人”、“教学能手”、“指导奖”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黑龙江省第五届“希望杯”金奖,“蒲公英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大赛园丁奖”和“校教学双十佳奖”,2006年获“校教学明师奖”。
教书育人躬耕不辍
音乐没有国界,学术重在追求,高振岐自工作以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我,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子。
“上好一节课很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很难的,这不但需要深刻理解教与育的关系,还要有钻研与奉献的精神。”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高老师积累了独到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即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这样才能爱社会、爱生活,在教学过程中热爱自己的职业、疼爱自己的学生;其次,教学要饱涵热情与耐心;最后要用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去感染、感动学生对音乐的追求,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赏识教育与学生教学评价体系相结合”是高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高老师对记者说,“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是我的愿望,每上完一节课我都会有一种成就感。”
高老师身兼《视唱练耳》和《合唱指挥》两门课程,上了近二十年的课,他从未迟到过,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专业课,从课程定位中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将学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他强调改革的重要方向在于有意识的引导与创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他起草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要求管理客观公正,激励学生努力奋进,在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演艺的才华,高教授对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把课堂搬到舞台,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完善和补充,从而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
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有多大一笔财富,也不在于身居多么显赫的职位,而在于你奉献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这是高振岐老师对他人生追求的最佳诠释。在他朴实的话语中、在他的身体力行中时刻体现着奉献的快乐。真诚的付出换回的是丰硕的回报,每逢年末考评时,学生满意率都在98%以上,近二十年来高教授一直保持着这一骄人的成绩。
05年我校迎来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音乐学院的精彩晚会在评估过程中为我校画了点睛一笔。“老高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做起事来认真的要命”这是一位老领导对高教授的感言。高教授一直坚守着他的诺言———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高院长在学院还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身患糖尿病的他却挑起了“评估”晚会总导演的重担,每天晚上他都亲临现场指导,每一个节目,甚至每一个动作他都要求尽善尽美。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而且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每次将近凌晨排练结束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由于日夜积累的疲劳,加上没能及时补充营养,在一次排练中,高院长面容憔悴,脸颊的汗珠清晰可见,周围的老师都劝他回去好好休息,可他却开玩笑说“我怎么能当逃兵呀!”
为了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晚会展现在评估专家面前,仅创意就花了3个月,排练了2个月,而这些时间都是在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如海棉中的水一滴一滴挤出来的。谈起在评估过程中令高教授感动的事时,他说的确是别人。
高教授用他的点滴关怀诠释着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他说,“学生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会继续教书直到生命的终止”。这就是高振岐教授,他用实际行动执着的追求着他的人生理想———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作学问。
在采访中,高教授演奏了一首钢琴曲,
耳边充盈着无限的激情与感动,使
人仿佛置身于奔腾的江水、湍急的
逆流之中,千般的豪情、万般的激昂
杳然而现!这就是一首属于高教授
自己的人生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