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院掀起学习“两会”精神热潮

  本报讯(记者寒冰)2008年3月3日至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十七大以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又恰逢“奥运年”和“换届年”,此次“两会”备受瞩目,成了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此次历史性的盛会也引起了我院师生的高度关注。
  “两会”召开期间和胜利闭幕后,学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师生走近“两会”,关注国是;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大家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关注“两会”,深入了解“两会”,掀起了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院党委提前安排悬挂有关庆祝“两会”召开的横幅标语,校园内的报栏都换上了有关“两会”的报纸,路过的师生纷纷驻足观看。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当日上午,广大师生纷纷通过广播、网络、电视收听收看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随后,校广播电台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滚动播出。
  “两会”开幕以来,院党委号召全院师生要积极关注“两会”进程,了解“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院级中心组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组织开展“两会”精神学习活动。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积极倡议,认真制定方案,精心安排组织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系列活动。各党总支、各分团委、各学生分会通过专题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各党支部、各班级、各团支部纷纷围绕“两会”精神展开集体学习、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团日活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成为广大师生关注“两会”的主要渠道,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党团活动室、学生食堂成了师生们关注“两会”、学习“两会”、讨论“两会”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教育部的老师们更是把课堂变成了让同学们了解、学习、讨论“两会”的主阵地。热切关注、集中学习、积极讨论,春意盎然的校园,处处响起关注“两会”的声音。
  在采访中,很多看过“两会”现场直播的师生都认为,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间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与经验,提出了2008年以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报告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谈了他自己学习“两会”精神的几点感触:“两会”中的报告反映出了我国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五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近几年是我国民众得到具体实惠、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时期;现阶段,我国非常注重新型社会的建设;我国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树立了亲民、爱民、勤政的政府形象。
  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话题尤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去年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位老师对总理提出的方案感到十分满意,并对政策的出台满怀期待。她说:“党和国家能设身处地地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我真的很感动。”“我对总理关于教育的那一部分报告最为关心,”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学生党员说道:“从总理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不仅仅是对义务教育,对高等教育也极为关注。希望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也能出台一些支持政策。”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一位女同学看到“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时高兴地说:“这下好了,以后可以多出去长长见识了。这个政策太好了。”
  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位同学还提到总理对市场物价的报告,他说:“政府对市场物价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切实关注,肯定有利于民生的改善。”文学院的一位老师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发自肺腑的话透出今年‘两会’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的主题。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住房问题、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在‘两会’上被代表们反复讨论,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也强调政府将迎难而上、奋勇向前,竭力解决代表们和百姓关心的问题。这样的政府才是一个有自信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