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与为学
近日,读到介绍世界知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两院院士”李德仁的文章。读后,对李院士为人为学的思想和态度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对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油生敬意。
李老认为,做人的门路也就是做学问的门路。他说:“一个人在成长中,必须注重培养几种精神。”
首先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目标。”“不要抱怨环境,不要心存幻想认为今天不行是因为环境不好,能人在什么条件下都行。”1971年到1976年,他被下放到一家小水泥厂参加劳动,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让一个知识分子“拿着榔头,绞钢筋,灌混凝土”。然而,就是在那家水泥制品厂简单的实验室里,他发明了新型水泥“硫铝酸钙水泥”,这种水泥后来被用于青藏公路等建设上,该发明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
其次是创新精神。他说,不断超越前贤,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他总是鼓励学生去驳倒他的观点,他希望他的学生敢于向他的权威发出挑战。他常讲,对于我们这些导师和教授来说,我们只是站得高一点,经验多一点罢了。我们也应该多向学生学习,学生更应该发扬年轻人的特点,无畏无惧,勇于创新。
第三是团队精神。像“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之类的举世瞩目的大工程,都是通过无数人的合作而完成的。当今社会,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取得大成功的。所谓团队精神,李老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领导别人的能力和被别人领导的能力。他说,我们要能领导别人做好工作,又能在别人的领导下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敢于领导别人,同时又要乐于接受别人的领导。在工作中多一些合作与交流,要多向别人学习。
再就是务实精神。学习必须踏实,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无疑,李老的话,平凡却充满哲理,是他的人生经验的总结,是他的肺腑之言,我们当铭记,并身体力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