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好儿女志在四方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记我校99级优秀毕业生徐娜

(上接第一版)毕业实习期间,徐娜第一次接触到麻风病人,恐怖的肢端畸形、令人作呕的流脓恶臭,使徐娜和同学们皱眉,但那遭到亲人遗弃、社会歧视的痛楚,那眼神中流露出的见到陌生人的喜悦与恐慌,让徐娜隐隐地触摸到内心的震撼和责任感!当时的徐娜有个心愿,将来要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实习结束后,她放弃多家条件优越的医院,和男友董淑猛(2004年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院)毅然来到了条件极差的广东省开平市玲珑医院从事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回想起当年的选择,徐娜感慨万千。2004年4月,徐娜和男友通过网络找到了玲珑医院,并电话联系了张院长,决定过来看看。两人一路颠簸来到了玲珑村,现实的条件让他们始料不及,除了终日与麻风病人为伍,也意味着今后住在这深山老林里几乎与世隔绝。刚踏进玲珑村时,十几里山路走了一半他们也有想撤的念头,虽然感动于老院长的诚恳、执着,但是深邃的大山、破旧的玲珑医院,和那些语言不通且肢体残缺的麻风病人,使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凉了下来。凌云壮志与现实之间发生了猛烈碰撞,他们决定再考虑考虑。然而村民的热情和渴望让他们坐立不安,因为这里太需要专业医生了!他们犹豫着,举棋不定。一条来自玲珑医院张院长的短信:“徐娜医生,好儿女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你的地方去工作,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工作有苦有甜,还有美丽人生,欢迎你们来我院工作。”深深打动了徐娜和男友董淑猛的心,他们毅然决定留下来并一举签下了15年的合同,把青春献给防治麻风病事业。徐娜感慨道:“当走了十多里地来到玲珑医院了解情况时,看到医院条件非常疾苦,当时也就想不来了,可是当全村60多个麻风病患者来送我离开时,看到他们期盼和无助的眼光,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我心里特别难受,作为一个专攻皮肤病防治专业的,怎么能够忍心扔下他们。”徐娜说,“决定留下来的那一刻,我们终于为自己的梦想找到了方向。”困难为青春导航
  从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起,困难一个个扑面而来。
  在传统旧观念的影响下,徐娜的家人非常担心,担心艰苦的环境,更担心女儿的身体健康。他们给家人耐心的讲解现在人类对麻风病的攻克与防治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双方的父母终于同意了他们的决定,在一切的关节打通后,他们一头扎进了玲珑医院,开始和老院长及70多名的麻风病人并肩作战。
  虽然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工作条件的简陋和生活上的麻烦,还是让从小在城里长大的两位年轻人始料不及。玲珑医院设备简陋,只有一台旧显微镜,病人病情只能用眼睛观察,有时还不得不用手直接触摸病人溃烂的部位,办公室里只有一张木台和几条木凳,工作中他们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大山信息的闭塞,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娱乐,在精神生活中的他们面临更大的挑战;山区里蚊虫多,刚来的时候全身都被叮满了小红疙瘩,每晚都难以入眠;每年春夏之交白蚁大量繁殖,晚上只要稍一开灯,宿舍楼及周围立即聚集大量的白蚁;医院远离市场,买不到瓜果蔬菜,一针一线都要积攒一段时间再去开平市区购买,这是现实生活中的障碍。
  然而,困难却不曾让他们失去梦想。在困难的阻挡面前,他们乐观的坚强的面对,困难为他们的青春导航。在大山里,两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渐渐拥有了农民的朴素。在医院旁边的一大块菜地就是他们的“自留地”。徐娜和男友俩开垦荒地,从不辨菽麦,到菜地里收获各式蔬菜,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笑着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打算养鸡养鸭呢!
  如今,在玲珑新村,徐娜和所有麻风病休人员的关系都十分融洽。玲珑医院的病人住在离医院稍远的玲珑新村,但是徐娜和男友坚持每天去村里为他们作检查,两个年轻人到来以后带来了新的氛围,病人们情绪和状态都有很大的改善。2004年的中秋节,徐娜提议举办“玲珑是我家”的联欢活动,活动开展得很顺利,病人们有的唱着粤曲,有的哼起开平小曲,其乐融融,这也是病人们过上了自己的第一个联欢活动。2005年中秋,他们和病人们一起合作,制作了很多大红灯笼,病人们有的负责糊红纸,有的负责砍竹子,让玲珑医院一下子有了家的感觉。今年春节徐娜和男友都没有回家过年,他们包了饺子,送到每个病人的碗里,看着病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一种责任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的心是甜的。
  目前的玲珑村里有60多人,主要都是麻风病康复者和2名近年前来求医的麻风病患者。医院几乎没有任何先进医疗器材,设备简陋,他们没有失落感,2006年4月,两个年轻人举办了世间罕见的“麻风村里的婚礼”,把家安在了麻风村。他们既是这里的医生,也是村民,还是每一位病人的儿女,虽然扎根大山,生活条件十分的艰难,但他们在困难中体验成就,在行医中享受快乐。(徐辉 学生记者 邱中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