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三说复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北洋复员便开始进行。复员是从要求恢复 “北洋大学”校名入手的。北洋大学筹备委员会提出: “现在天津业已收复,恢复北洋大学为时已近,拟乞准予早日恢复北洋大学。”教育部长朱家骅回电称“惟北洋大学历史悠久,素负盛名,战后仍独立设置,使其发扬光大。”(见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332页)1946年1月,教育部正式下达恢复北洋大学的函令,于是开始在津收回校址,自西北复迁回津。到1946年8月,西北工学院中北洋师生,以及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师生纷纷迁回。复员后的1946学年第一学期,全校教职工409人,其中 “津部”207人,“平部”202人;学生1783人,其中“津部”915人,“平部”868人。(见 《天津教育史》上卷407页)复员后的北洋大学为何分为 “津部”和 “平部”?
  在北洋师生 “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时候,平大工学院却无家可归。因为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敌伪当局在北平各高校未随校南迁或西迁的校址、教职工和教学设备的基础上,重组所谓 “北京大学”,已将北平大学各学院并入 “北大”,北平大学工学院改名为 “北大工学院”,院址未变,仍在西城区端王府夹道,但未设纺织系。日本投降后, “北大工学院”改称 “北平临大补习班第五分班”。
  1946年 (民国三十五年)6月15日,教育部长朱家骅致电北洋茅以升校长: “昨与面商承允将北平临大补习班第五分班结束后,改由北洋大学接收,其非应届毕业学生成绩经考试合格者一律取得该校学籍;在该校天津校舍未布置妥善之前,得仍在北平原址上课。至感欣慰,除已电知该班及北大傅代校长外,将再电达,即希派员赴平主持为要。” (引自天津大学档案1—1—8卷13—23页)档案记载:北洋于1946年7月8日派员赴平,7月15日接收了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并改名为 “北洋大学北平部”。
  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名义上是 “班”,实际上是校。档案记载: “查该班设有土木、机械、电机、建筑及应用化学五系,除各系四年级本届毕业者一百零二人已经离校外,尚有一二三年级学生共七百三十九人,教员计有一百十五人。”
  北洋接收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实际上是“接办前平大工学院”,于是在原平大工学院机织系张朵山教授等建议下,北洋大学正式提出“恢复本校北平部原有纺织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