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之脚,湘江之滨,
以山为笔,书写书院的传奇;
弄水作弦,吟唱学府的多情。
佛祖开坛讲经,一语千年。我不知我前世的宿命,今世的际遇,但我知我与这世上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看到岳麓山是在一场雨后,雨后的岳麓山比以往更加葱郁,山上的植物散发着幽香,弥漫了整个山体。远远地望见了那怒放的杜鹃红,如同灯笼一盏一盏地悬挂于山腰,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我生命的红线在这山上缠绕纠结……
书院大门外,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金光闪闪的“千年学府”匾额高高悬于头门之上。大门两侧挂着已故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撰写的“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的对联。岳麓书院的正门口的一副对联是:“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让人肃然起敬。书写这对联的天才早已死去多年,岳麓书院也走过了千年的历程,神秘的中国古式的园林庭院建筑风格,此时的书院已是七毁七建,得到了适时的修造与补救。没有了早时的苍凉,更多了些许肃穆与凝重。一字一纸,一碑一亭都张扬着楚湘文化的霸气。
细想起来,来到湖大也快一个年头了,日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慢慢地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教室,自习室,食堂,图书馆,寝室……来来回回绕圈圈。每天波澜不惊的过日子,倒也闲在惬意。下了晚自习,抬头看看那一轮明月,想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句,这样的情调完全拜湖大千年学府的灵气所赐。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寒山扫墓,谁能解其个中滋味?
在岳麓书院1030年暨湖南大学定名80周年的校庆上,看着功成名就的校友们对母校的情谊在一瞬间被宣泄得淋漓尽致,自己也有“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冲动。但自己现在毕竟才大一,以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条路上是阳光普照还是风雨兼程,我都要微笑面对。就这样想着,年轻真好啊,至少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想一些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的事。
湖大到底蕴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到底有多少楷模值得我们膜拜,但身为湖大人,就有一种精神在我们体内蔓延,“实事求是,敢为人先”。这句闪耀着情理之光的话,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情的幽暗带来了历史感的理性精神的强化,而正是历史的理性精神荫掩了情的光焰。让我们明白世间兴盛的总是术,寂寞的总是道,人生最有意义的旅程,不是寻找文化,而是冶炼生命。我们谋求的是健康,健康的最终原因是博爱天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换个角度看周边的事,将会别有洞天地走进一个栖息精神的天地。
而我们现在还是学生,还处在开眼看世界的阶段,但我们毕竟还是要走向社会的,我承认世俗社会就像大海,有污浊,有杂质,有凶险,在踏入社会以前,至少我们还可以平静的享受着岳麓书院的第一抹晨光的芬芳,第一滴露水的甘甜……就算遇到困难,有一位千年的老人在我们身后,我们又会怕什么?记住生活中有阴影,但更有阳光,阴影只是阳光的附属品。美好的生活,湖大的明天还等着我们用心去创造,因为那是一个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创造的千古盛世。
这一曲千年叹,叹往昔,叹今朝,叹未来……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向风华绝代的女子姗姗飘来。残月如刀,夜色如墨,蓦然回首,只听得自己在轻声吟唱,一座山,一江水,缘来这曲千年叹。
王亚楠(金融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