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的人
没有漫长的路可以让我踱步,在这刺骨的寒风中,连都市的霓虹也黯然失色,闪烁着微弱的光,只有脚下的影子静静陪伴我,低声问道:“为什么不回家?”回家?我只能苦笑,放眼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我已经习惯孤身在外了,从12岁起,家对我来说就已成为一个若即若离的概念。所以,对于家最饱满的回忆,是定格在童年那段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发感觉到回忆是那么吃力,残存的记忆像手掌中的一捧水,终究会悄无声息地从指间流走。于是,我不止一次拿起笔,冲动地宣泄着自己的思乡之情,继而是无果地黯然停下。对于这种看似“江郎才尽”的窘况,我并不过分在意,因为我深知,这12年情感积压的重量,岂是一支笔所能承受的。
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在我2岁那年,父亲去北京进修学习,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到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别的还好,唯独我这个甜蜜的负担,是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她放心不下把我一个人留在幼儿园,看着我在一群4、5岁的孩子中跌跌撞撞,然而为了养家,母亲只能不得已而为之。对于在幼儿园的那些经历,也是日后母亲告诉我的,但有一些往事,却让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由于那时自己家没有卫生间,所以上厕所要到走廊公用的卫生间。母亲当然不放心把我一个人锁在屋子里,于是,每次去卫生间,她都要轻轻地绑一根绳子在我手上,而绳子的另一端则握在自己手中,隔着卫生间的门,给我讲述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母爱,只是隐约知道门那边是我最亲的人,我离不开她,她也不能没有我。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一年。一年中,我哭过,笑过,但毫无印象,只有那根绳子如烙印一般刻在了我记忆深处。
而今,我已上了大学,离家很远。当朔风卷着雪花在窗外怒吼时,宿舍内的暖气尽可能地散发着热量,温暖了几张四海为家的脸孔。有时大家相对默然,各自想着一段浓浓的心事,谁也没有勇气打破沉寂,因为彼此明白,思乡的愁绪,只能悄悄藏在语言后面,不能道破,那是内心的共振。
记得有一天,母亲打电话来,问我:“想家么?”我没有回答,在母亲看不到的微笑的脸上,有泪水滑过。是啊,我想家,真得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