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问路堵了求职路
●一位招聘负责人抱怨说,不少求职的大学生都会询问来单位面试的路,而且问得十分琐碎。她的建议是,别向招聘者问路。她的看法是,招聘者会对问路的大学生扣减印象分,因为单位需要的是能够分担工作而不是增加琐碎事务的人。(见中国青年报)如果真的是因为自己打听路而失去了可能的就业机会,想想的确很冤。
问路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关键是向谁问路。
之所以别向招聘者问路成为一个问题,甚至成为一个决定求职者命运的硬伤,其实并不在问路不问路本身,而是不该向招聘者问路。因为,或许你可以从招聘者那里获悉了准确的信息,但招聘者却因此把你看扁了,断了你还没有来得及开始的职业之路。
招聘者考察一个求职者,除了看其简历、看其受教育背景等之外,还会十分重视其非智力因素。作为80后而言,恰恰容易在这些问题上败下阵来。缺少必要的礼貌,不懂基本的规矩,动手能力太差,在生活上难以自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弱,都是求职中一个又一个绊脚石。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知道的、不会做的事儿。但我总是提醒我的学生,先说这事儿我能做,然后再想办法加以解决,包括请教他人。去用人单位的路也是这样,我们向谁打听不行,何必给招聘者拒绝我们留下口实?
还有一个故事可以作为这个观点的佐证。一个学生急匆匆地挤进电梯后恰好满员,但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出来,一位先生见状只好自己下去了。赶到面试的地点之后,学生松了一口气,考官还没有到。没想到那位乘下一次电梯上来的人坐在了考官的位置后对他说,你不用再参加面试了......你看这事儿闹的。虽然面试没有迟到,但没想到面试早就开始了。
我想说的是,求职的功夫是多方面的。很难说成败一定取决于细节,但因小失大的事儿的确屡见不鲜。有人说,到一家公司的面试是从抵达公司大楼500米之外开始的。我说,人生的面试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或许我们应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看成是自己交出的答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