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上外顺利通过2008年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检查



胡欣华 摄


  本报讯(缪迅、李楠、黄震宇)由上海市学位办主办、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承办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检查工作汇报会3月13日上午在上外虹口校区会议中心英伦厅举行。
  专家组组长、上海水产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施志仪教授,副组长、复旦大学刁承湘教授,专家组成员、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朱为群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永清教授、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副处长王鋆教授,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首任院长金同康研究员和上外党委副书记冯庆华教授,上外党委常委、校办主任杨凡,有关部门学院、学科点负责人徐宝妹、林宝新、冯辉、汪小玲、陈慧忠、宋炳辉以及校研究生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见右图)会议由专家组组长施志仪教授主持。施志仪指出,研究生培养过程对学科发展、知识传承、推动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市学位办、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检查工作,全面总结各校研究生培养管理经验,认真寻找工作差距和不足,稳步建立全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2008年,全市共有23所高校接受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实地检查,上外是最先接受评估的高校之一,,我们对上外勇于积极承担,率先接受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工作检查的任务表示赞赏。
  上外党委副书记冯庆华教授代表上外致词对专家组莅临上外检查和指导研究生培养质量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冯庆华在致词中对上外研究生教育54年的发展历程作了全面和简要回顾。他指出,建校近60年来,上外通过研究生教育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与复合型应用专业人才。这些人才遍布世界五大洲。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知名外交家,许多人已是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领导和骨干。
  冯庆华着重就上外开展研究生教育50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与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概括与提炼:
  ———重视对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
  冯庆华指出,外语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是上外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为全国高校培养优秀外语师资是上外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上外在研究生教育中既重视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把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外为此建立了专门的教学实践基地,并与实践基地建立了教学反馈机制。研究生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研究素材;通过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教学适应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上外培养的外语专业研究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教学水平,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重视对非外语专业研究生专业素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同步培养。
  冯庆华指出,为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上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增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新闻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这是语言类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新尝试。上外十分重视这些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工作中比照国内一流大学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着重专业素质的训练;同时发挥上外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比较优势,对上述专业研究生的外语水平进行强化,使他们在毕业之前至少有一门外语达到高级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在专业范围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从而打造上外非外语专业的比较优势。实践证明,上外培养的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能很好得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
  ———重视导师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步培养。
  冯庆华强调指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导师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多年来,上外十分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制定和完善了研究生导师工作条例,建立了导师和研究生定期见面制度。上外研究生导师工作条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导师的育人责任,规定研究生导师既要做好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引路人,更好做好学术道德和为人处事方面的典范,在专业指导中融入道德教育,实行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步培养。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还能在培养中及时发现研究生的心理和道德问题,并与研究生德育管理机构共同做好疏导和教育工作。
  在谈到实现上外研究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需要加以改进的一些薄弱环节时,冯庆华表示,上外十分重视目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正在创造条件逐步予以解决。根据上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一段时间,上外将在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把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把上外研究生部建成全国高水平的、以培育外语人才为特色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因此上外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评估,加强上外研究生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意识,切实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上外研究生部副主任汪小玲副教授代表校研究生部作了上外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自评工作汇报。汪小玲就上外目前研究生培养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规章和文件、管理队伍建设,对培养方案、学位论文工作等方面作了全面汇报,并就上外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主要特色与措施和上外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程中如何抓紧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招生工作、培养工作、学位工作、就业等项工作的落实作了重点介绍。
  上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点负责人陈慧忠教授作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点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自评情况报告。陈慧忠在自评报告中着重就该学科点的导师队伍建设情况、导师的科学研究情况、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以及目前的工作条件等作了详细汇报,并就该学科点的人才培养特色作了概括与提炼。
  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上外研究生部和上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科点的自评报告,并就研究生教学管理、学位论文撰写和中期检查、研究生的德育与思政工作、研究生招生质量监控、研究生电子化管理系统运作等和上外研究生培养过程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详细提问,冯庆华、林宝新、陈慧忠、汪小玲以及上外研究生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李楠、黄震宇、曹原等就专家组各位成员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
  在结束了上午举行的上外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检查工作汇报会后,专家组一行即进入了包括查阅支撑材料、与研究生座谈等在内的评估检查的下一轮工作。
  在当天下午16:00举行的反馈会上,专家组组长、上海水产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施志仪教授代表专家组就对上外的研究生培养过程所进行的检查情况发表了反馈意见。
  施志仪说,受上海市学位办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委托,专家组一行5人来到上外,听取了上外研究生部和学科点的自查报告,查阅了支撑材料,与学生进行了座谈。在与校领导和研究生部管理干部进行全面的交流后,对上外研究生培养过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肯定的是,上外研究生具有生源好、就业好的特点;培养和教学管理过程有制度保障;德育工作有一定特色;导师与学生联系紧密;重视研究生教材的建设,设立了专项研究生教材基金;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连续七年举办“爱未来”学术文化节,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管理队伍爱岗敬业,受到学生的普遍爱戴。
  施志仪代表专家组对上外研究生的教育发展提出了希望,希望上外在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进程中进一步明确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完善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培养机制改革的调研和准备,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和改革。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首任院长金同康研究员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外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他指出,长期以来,上外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和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形成了一支敬业、高效、精干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做好松江校区的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
  冯庆华代表学校对专家组全体成员一天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他表示,上外在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转变的进程中,不断地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和持续地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始终起着极其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上外将以本次检查评估为契机,认真梳理和吸取专家组的宝贵意见,以检查促管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检查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研究生教学建设,持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采取有力举措加强上外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为上海市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