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浙大助小山村引来国家级科技项目


  本报讯 今年初,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龙泉市安仁镇项边村,一个只有1400余总人口的小山村,成了国家科技部启动的首批12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之一。作为浙江大学龙泉市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的村级服务点,依靠浙江大学的技术支撑,项边村引来了首个国家级科技项目。日前,该项目在当地正式启动.
  项边村是被称为 “中国黑木耳第一乡”的安仁镇的中心村,该村7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60%的村民总收入也来自食用菌生产,异地种植黑木耳已达全国16个省(市),具有典型的“一村一品”的产业特色。2007年6月,浙江大学龙泉市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成立,项边村被列为中心的村级服务点,由浙大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引导该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目前,在浙大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当地农户成立了省内首个村级菌种研究所、省内首个黑木耳合作社,打下了良好的科技示范基础。据介绍,“项边村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项目将以浙江大学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探索远郊山区食用菌产业循环发展的模式,为浙江西南山区乃至我国东南沿海欠发达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项目计划通过采用当地工业主导产业———木制玩具业的加工废弃物(木屑)、速生菇木林及经济林的修剪枝条等作为黑木耳生产原料,达到原料供给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同时,开展废菌棒资源化多层次利用,生产生态有机肥、园艺基质及生物有机饲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生态食用菌(黑木耳)循环产业链。
  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由国家科技部启动实施,旨在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导向作用,推动一批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实现“富民、惠民”。示范(试点)以五年计划为周期,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为2-3年。今年是第一批,共启动了7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 (试点)、12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浙江省共有6个乡镇、村列入试点,以浙江大学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的有3个。另外两个是:绍兴市诸暨市山下湖镇和衢州市龙游县模环乡钱家村。 (高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