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分析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信念也在随着时代而改变。作为人才培养高地的高等院校,正确引导大学生成人成材,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把握好人才培养规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其他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信念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起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并拥有一支比较稳定的专兼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为以党委系统为主,行政为辅。该模式由院党委领导主管,由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团委为二级管理部门,学生党支部、各二级院团总支、各班团支部为基层管理部门。当前,大部分院校采用此种模式。第二种模式为党政共同管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院系结合,以院为主。第三种模式为学校宏观管理,由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
  高校普遍建立了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主要来源为留校的应届本科生、外校本科生、留校应届硕士生、外校应届硕士生、本校教师以及行政人员等,其中留校的应届本科生占了69.2%。有56.9%的院校将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纳入本校师资培训计划,64.6%的院校通过实践锻炼的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大部分高校对其提供了出国考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活动、岗位轮换、校外挂职工作等锻炼提高机会。
  由上述情况看来,我国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尚需健全。主管“两课”教学的领导部门不统一导致了责任不到位、工作不具体、落实不确切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两课”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与方法也不尽完善。调查显示,对“两课”课程体系认为科学的比例为3.1%,较为科学的为50.8%,两项之和仅为53.9%。认为“两课”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的仅占6.2%,而认为一般的则占到43.1%,不强的占到20%。此外,“两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亟待提高。在调查中认为目前的“两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很好的仅有11.5%。认为“两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一般和一般以下的占到74.7%。关于辅导员队伍,不少学校反映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考核机制有待改善
  由于面临就业、学习、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和感情困惑及人际关系障碍等,大学生心理障碍和疾病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加强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表明,大部分院校已经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背景主要为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学,但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主管部门不统一;师资水平、考核机制需要改善。
  校园网络建设不够完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高度关注互联网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目前,59.2%的院校已经设立了BBS网站,在这半数以上的院校中,设有专门管理部门的占到了60.8%,有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的只占32.3%。高校领导对当前BBS网站教育效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分别为,满意占3.1%,基本满意的占26.2%,不满意的占15.4%,还有占55.3%的高校领导未回答。此外,校园网络还存在管理部门不统一的现象。
  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目前高校学生成长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作的出发点和切人点,以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
  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改革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波动,一些新问题的产生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重视;学生成分发生变化,独生子女人量涌人校园;网络垃圾对学生的毒害。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沉着应对,切不可采取得过且过、避而不见的方法,任由其发展下去。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找好切入点,要继续保持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对新问题进行探讨,实事求是将其妥善解决。
  要依靠党和政府的政策保障和支持,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各自责任,密切协作,切实完成相应任务。其次,学校基层党团和学生组织要认真履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要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要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要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建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校必须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立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订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在高等学校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和工作格局。
  发挥党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导作用。要充分运用好学生党支部的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同志在教育工作的先进性。让学生党员与广大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广大学生中的“引航灯塔”,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首先必须做好广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要求广大学生党员不断进步,在“先进”的基础上再“先进”,在“领头”的位置上做好“领头羊”;其次是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要坚决做好表率,对思想上存在问题的同学要不离不弃,努力引导。
  加强校园网管理,主动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学校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错误观点和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使校园网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使校园网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建立有效的工作体制、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帮助。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重点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要不断研究学生思想变化的方向,做好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法。在做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应贯坚持、始终如一。温家宝总理说:“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我们要在学生当中宣扬正义思想,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逐渐形成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态度,使其终生受用。
  总的而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实现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