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合行博士近照
在二十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涯中,他始终秉承育人先育德的理念,把这种理念融入到他所讲授的课程中,培养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在他看来:“选择这条路我从不后悔,能够育人成材是一个人莫大的价值。”
1984年,大学毕业前的教育实习彻底改变了刘合行的人生轨迹。“我本来没有想到要做教师,那个年代,教师是一个被人轻视的职业。但是几年的师范学习,特别是一个月的毕业教育实习,使我感受到了教师的价值和责任。当时我的教学实习成绩是比较突出的,我的课还被作为示范课来观摩,同时我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形成了非常信任的关系,让我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毕业后,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使我在教育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商丘师范学院(原商丘师专),“当时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开设刚刚起步,我被安排从事《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工作。其实,这与我大学时的学科兴趣并非完全吻合。”虽然如此,他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他所讲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深受学生欢迎。“说实话,‘两课’很难讲,要讲好非常不容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刘合行刻苦钻研,竭力准备好每一次课。1987年我校工会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测评,很多学生给他打了满分,给了他很大的鼓舞。1994年,学校举办首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他获得了文科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青年教师中崭露头角。1995年,在全校示范课教学竞赛中,他又获得文科组一等奖。1999年全省高校“两课”教师教学大赛他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正如他多次说的一句话,“也许是一种职业病,自己总是特别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 参加工作之初,他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当时年轻,也没有成家,我经常到学生宿舍和学生聊天。我当老师二十多年从未批评过任何学生。教育的前提是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他在给每届学生上第一次课时,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的入学感受,通过认真阅读,发现和关注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给他们写信,建立经常的联系,热情地在思想、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担任德育教研室主任期间,组织教师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特别是他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受到了表扬,并成为我校“三理教育”的一个亮点。直到现在,他还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在不断的奋斗中,他也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先后荣获河南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一等奖、河南省“两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人要有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教师要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有扎实厚重的知识,要不断学习,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学高方可为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埋下头来做学问,做到教研相长。
60年代初,刘合行出生于河南柘城县,农村出生的孩子,自然经历了很多磨难。他学习刻苦,从小学到中学,成绩都非常优秀。高考那年,他成了本村的第一位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他的目标就是努力学习,考研深造。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一直坚持学习外语和专业课。当时由于家庭生活条件差,他节衣缩食,后来常常生病,以致大学时代没有实现这个梦想。但是他从没放弃学习,先后赴复旦大学经济系读助教进修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访问学者。直至1999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两课”教师硕士研究生考试,终于梦圆中国人民大学,师从国内著名的伦理学教授许启贤先生学习伦理学,取得了硕士学位。2002年,时任宣传部长,准备参评教授的他决定继续深造。他给自己加压,坚持每天学习,特别是英语,他甚至把中英对照的词典背了下来。2003年顺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2006年5月圆满完成学业,取得博士学位,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走向文化深处——道德文化价值论》。
2006年6月,他被任命为我校党办主任。当时他已是我校德育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学术研究会副主任。“我认为,在大学,教师这个本质角色不能丢,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自己的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通过学术研究,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深化。”他担任着《当代社会思潮》、《经济伦理》等课程。截至目前,他主持和参加完成了 “面向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探析”、“职工就业职业道德研究”、“道德文化价值论”等省、部级和教育厅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他参与完成的国家劳动部的研究项目 《职业道德》一书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专用教材,参加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获全国“两课”优秀教材。在《理论前沿》、《思想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等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了8部著作和教材,论文《道德评价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刘合行坦言,他做人的原则是以诚为本,做学问犹如做人,需要实实在在。在他看来,教师的角色责任是最重要的。“有了这种责任,使我在心理上和学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教学中坚持教书与育人,使我不断地学习和钻研,认真地处理好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尽职尽则责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