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家庭的渊源促使我走上了讲台。‘纵然清风存两袖,愿为讲台付一生’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采访从王济东的童年开始谈起。
“1964年,我出生于河南睢县,父亲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因为工作频繁调动,父亲执教于我们附近几个乡镇的所有中学,我的中、小学也是在这种不断变动中随父亲度过的。每到一所新学校,为父亲擦亮油灯、铺上报纸、吸好墨水,再将几十本由各种规格组成的作业本抱到父亲面前是我必须做的。父亲也想让我成为一名教师,这甚至成了他最大的希望和寄托。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我的影响越来越深。”这种影响是深刻的。1982年王济东参加高考,以县里的文科第一名的身份报考了新乡师范学院(现河南师范大学)。那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在起步,大量的法律法规频繁出台,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他选择了法学教育作为他的专业方向。
“大学时代的生活是美好的,是最值得我留恋和回味的一段时光。我喜欢用‘痛并快乐着’来概括这段生活,痛是指物质生活的极度单调,当时能步行2公里吃上一碗羊肉烩面已是莫大的享受。
快乐是指精神上的无比充实和心情的放松,计划经济时期的分配体制让当时的大学生比现在轻松很多。”读书也是王济东的最爱,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包含了孟德斯鸩多方面的丰富的思想,系统探讨了政体、政治自由和分权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我从中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做人的行为准则,进而摆正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在谈到这本书时王济东这么说。他建议法科的学生和广大教师都要细细品味这部著作的博大精深。
大学毕业,王济东被分配到商丘师范学院(原商丘师专)工作。饱含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热情,他先后到武汉大学、河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访学和学习。在人大访学期间,他的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江伟教授,江教授对法学研究的不懈追求和严谨笃学的执教精神更加坚定了他“纵然清风存两袖,愿为讲台付一生”的决心,也是他献身教育、志为名师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高校法学教师,掌握前沿的法学理论、精通现行的法律规范是职业的要求,也是赢得学生尊敬和认可的基础,更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源泉。”
2000年,我们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本科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对教师的治学要求与专科生相比提升了许多。他们提出的诸多问题常常击中我知识的空白点,应对本科教学颇感吃力,加强学术研究提升学识水平已是我的不二之选。”王济东道出自己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一个动力。截止目前,王济东教授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省教委人文社科项目 1项,其中有两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二等奖。
谈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他对已经出版的几部著作没有十分满意的。“《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研究》是我主持的省教育厅项目《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对策研究》的最终成果。这不是我经常研究的专业方向,成果也只能是阶段性的。《法学札记》这部书是我十多年法学教学的体会和经验总结。”他基本满意的一部著作是《司法公正问题研究》,这本书基本上浓缩了他在司法制度和诉讼法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也是他主持完成的省社科规划项目《司法公正问题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他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谈到法制教育,王教授认为,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也是实现法治社会所必需的。法制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我国改革开放后所进行的几次大规模的普法宣传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当今大学生的法制理念尚未形成,法律意识还很淡薄,很有必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这对于预防当前的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犯罪问题很有意义。当前大学生犯罪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共同预防。
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我们就此与王教授谈论了这个话题。王教授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怎样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呢?这就涉及到法制教育问题,通过教育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什么,做错了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一个大家普遍认同和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就会将个人有序地纳入到理性的轨道上来,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局面,营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教授的评审,基本上也不需要再为稻粮而谋了。但是王济东却不一样,2006年,他通过拼搏考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知识的不足的一种反思的结果,是真心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的结果。”
采访即将结束,王教授说道;“我今天的成绩与政法系的广大师生和我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家庭的安稳是工作成败的关键,我的妻子也是一位好学之人,多年的求学使得我们总是分多合少,好在她现在已经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相信以后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