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大学生骨干的信念·品格·视野·能力我校成立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
本报讯 为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加快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一流人才的步伐,学校团委按照中共中央和团中央以及校党委部署,全力以赴,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又红又专”杰出人才的育人要求,着力提升大学生骨干的信念、品格、视野和能力。日前,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正式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工程全面启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2007年5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汇报交流会既是启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也是首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开学典礼。成立学校的目的在于对大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为全国大学生理论学习树立导向。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对于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谈到该项工程启动的前瞻性时,校团委副书记、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副院长吴巨慧说:“今年是大学生骨干培养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培养年的依托。所以,我们将按胡锦涛总书记鼓励青年做“四个新一代”期望,按照团中央和学校党委要求,全面启动我校培养工程。通过学校名师讲座教育培训和学员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先进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浙大学子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对于锻造一流的求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工程主要从我校品学兼优的校、院两级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在学术、科技、文化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拔。培养学生骨干目标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未来领导者。在培养提升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中,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引导和尊重主体、阶段培训和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要实行培训课程精品化、培养环节系统化、辅助环节体系化,实施理论培训、实践锻炼、活动创办、对外交流、课题研究五个培养环节。学校还将通过组建业务导师团对学生骨干进行理论培训及研究指导,组建成长导师团对学生骨干进行个体成长规划和实践指导,并注重实践辅助环节理论提升及实际考察相结合,力求学以致用。
培养学院课程设置将结合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创办校园活动、对外交流、课题研究五个环节,强调理论视野的政治教育,强调德性之美的品德教育,强调社会责任的人文教育,强调应对挫折的情境教育,强调现代性的公民教育和自我教育。在今年第一期培养工程创建过程中,学校将建立“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网”和“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二合一主题网站,包括CIS设计、学院精神理念的提炼、团队文化的建设;设立政策文件、新闻信息、理论培训、学院风采、典型青年、先进经验、种子库等栏目。这项工程将依托“素拓网”认证系统技术,建立“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种子库(即学员电子档案库),实行学生骨干培养、使用、举荐动态化管理,使大学生骨干培养成为我校育人特色的精品工程。
谈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的工作重点时,吴巨慧老师说:“我们有四个工作重点,一是把培养工程网站建设好,二是建立人才种子库,一方面展示我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成果,另一方面向国家各大机关部门举荐人才,三是打造精品导师队伍,我们请到的几位导师都是十分出色的,他们得知学院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后,都表示支持,四就是把我们的学院办好,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也有信心把它办好!” (李一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