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思政课上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政坛新气象围绕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入访谈流程

  本报讯2月20日,春寒料峭,校本部EJ106的阶梯教室灯火通明,暖意融融。济济一堂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班的170名同学早就在期盼。当晚,他们将首次体会本校思政课创新教学“项链”模式的魅力,第一次感受主讲教师许静仪和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陈志宏联袂访谈课程的乐趣。
  一开场,主讲教师许静仪用清晰、标准的普通话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热烈的掌声中,请出了我校宣传部部长陈志宏。一上讲台,陈老师不乏幽默的言语把学生们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从中国致公党主席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无党派人士陈竺担任卫生部长,陈老师引导学生们关注中国政坛的新气象,并点出了这新气象的背后,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步骤,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举措。
  从这个视角切入,两位老师围绕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政党制度进入访谈流程。许老师设计了很多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陈老师则翻开中国近现代史册,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哪个人一时冲动的奇思妙想,而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找寻历史渊源,就我国之所以实行现行的政党制度做了详细的解释,使同学们有了更明确认知;介绍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及其新领导人,使同学们对中国的政党制度有了基本了解;比较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的政党制度,使同学们全方位认识各国制度实施背景。陈老师对我国和各国政党制度的纵横比较,思路清晰,使看似枯燥的课本内容一下子深刻、生动。陈老师最后总结出了几点启示,更是给了同学们提高思维能力的训练,“润物细无声”地增强了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热爱。
  陈志宏抑扬顿挫的讲解、许静仪清晰默契的配合,一个半小时的授课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最后,许老师发动同学与陈老师进行互动,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等问题向陈老师发问。陈老师热情作答,言语中充满对同学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鼓励。课后,参与听课的几位青年教师饶有兴趣地与两位任课教师共同评课。
  象这样精彩的访谈式“项链”教学模式在社科学院冬季学期的“毛邓三”课程已成功实施了3次,邀请的嘉宾教师有知名哲社专家顾骏教授、有来自国企第一线的党委书记王山校友。主讲教师与访谈嘉宾默契合作这一新颖授课形式正越来越得到课程班学生衷心喜爱。
  社科学院顾晓英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