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自主创新的拾荒者———记电信系实验员雷定雄

  题记:一个即将退休的实验员,兢兢业业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废品收购站中寻找能二次利用的“宝贝”,自行设计、制作,为学院的发展着想,尽可能地花最少的经费为学院增添实验设备。勤俭持“家”
  在青年教师朱文渝的眼中,雷老师是一个塌实、敬业、务实的好老师,话语不多,但是做起工作来却是一丝不苟。实验室修设备和仪器出了问题都是他亲自维修,他像熟悉老朋友一样,深知他们的脾性,一旦忙起来就忘了下班时间,同事们都说雷老师是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实验室的搬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过滤”,而电信系实验室从汇北搬迁到汇南的时候,雷定雄老师却连一根螺丝钉都舍不得丢掉,一件不落地挪了窝。“学校不容易啊,就像一个家一样,得精打细算!”
  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废品收购站,废弃的工厂是他经常溜达的地方,那些乱七八糟的垃圾也在不经意间就成了他眼中的宝贝。
  去年暑假,雷老师就在废品收购站相中了一件重量级的宝贝———重达2吨的废钢铁。那天,他像平常一样,在废品收购站转悠,搜索每一件有可能被埋没了价值的宝贝。看到那堆废钢铁的时候,他一下就乐了:“这不就是通用电器装置柜
  吗?”此后的20多天里,他和五、六名
  学生作为一线的机械工,顶着近30
  多度的高温,对废钢铁进行“整形美
  容”手术,经过反复的打磨、刮灰、喷
  化、配置……最终制作出了8台崭新
  的通用电器装置架,硬是把一堆只
  值5千元的废钢铁变成了价值4万
  多元的仪器设备。制作成功后的通
  用电器装置架可供30个学生同时使
  用,为学生的实践工作提供了良好
  的操作平台,同时也为学院节省了
  一笔不小的实验经费。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在废品堆里弯腰寻找时专注的神态,在酷热难耐的夏日,一锤一锤敲打时挥汗如雨的表情。在实验室里,我看到了那些“崭新”的仪器设备,走近,触摸,在那些人工制作的淡淡痕迹里,你似乎还能感受到它们的“蝶变过程”……
  价值20多万元的贡献
  实验室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指导的过程中,雷老师发现学生在做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这个实验时,只能做一些很基础的操作,跟实际的生产现场有着很大的差距。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学生凭借什么立足市场,被用人单位接受并认可呢?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脑中产生了!是的,他要设计出一个能够让学生有现场感觉的“工业现场配送电系统”,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于是,没事的时候,雷老师就琢磨现有的仪器,查资料,实验,如此反复。他口中“没事的时候”或许就是在下班的路上,在嘴里嚼着饭菜的时候,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有一次,他的设计在苦苦思索却依然“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后,突然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征兆,此时,空荡荡的实验楼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早已忘了时间,乐此不疲地畅游在他的设计世界里。兴致正浓时,电话响了,“你在哪里呀?”电话那头传来老伴焦急的声音,他这才意识到老伴还在家里等着自己吃晚饭呢。于是,他匆匆收拾好资料快步下楼,走出实验楼时,已是满天的星光。
  在大半年“没事”的时间里,雷老师凭借曾经在工厂的工作经验,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设计出了一个基本的雏形。交给厂方制作时,雷老师一刻也没有闲着,多次奔波于学校和工厂,与工艺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厂方一个电话,一个疑问,他都会风风火火地赶往现场,全然不顾中午的骄阳似火。
  价值20多万元的工业现场配送电系统终于成功完成了!实验现场和生产现场非常相似,学生通过实验能很好地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为走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工业现场配送电系统在川内高校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四川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先后来我院考察学习,教育部评估专家许茂祖来我院指导评建工作时,对该设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如此突出的贡献面前,他没有骄傲,仍然以淡定、从容的姿态穿梭于每一节实验课堂,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坚守平凡的工作岗位。他说:“最应该感谢的是领导,是他们为我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为实验设计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下一步的打算在实验室里,记者还看到了两台报废的老式发电机,那是雷老师捡来的宝贝。“现在这种东西不多见了啊,用它来模拟生产现场最好不过了。”这不,雷老师的下一步计划就是要制作一个发电机的工业集中控制台,跟现有的实验设备配套。目前他已经开始着手该项目,并巧妙地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让学生大胆地做。他说,这样的毕业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为学院增添实验设备,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爱的最好语言是行动,雷老师正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学院无尽的爱。“我们这代人是吃过苦来的,不想乱扔东西,得充分利用每一件东西的价值。”他的爱如此真挚、质朴,对此,我们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动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