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5月16日下午,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人事局联合主办,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承办的北京大学生“村官”事迹报告团首场演讲在我校教三楼339教室拉开序幕。这场报告是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人事局共同组织12位在基层工作有较大建树的“大学生村官”,在北京高校进行的巡回演讲报告,其目的是为广泛宣传首都高校去年选派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业绩,帮助广大在校生深入了解“三农”,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会上,王振宇、刘秀、张传侠、陈丽娟、刘建辉、张晓东等六名优秀村官先后作了报告,讲述了各自融入农村社会,改变农村面貌,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建设之路,向在场师生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大学生村官的风采。平谷区大兴庄镇白各庄村的村民从不会电脑鼠标到自己上网发布信息、销售大桃,离不开他们的大学生“村官”———王振宇。学生会主席出身的他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选择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官”职业。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02级毕业生刘秀,讲述一个北邮人的村官路。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府村书记助理张传侠,“十年寒窗跃农门,心系三农未忘本,身任村官献才智,报得农民养育恩”,他成长于农村,腾飞于农村,反哺于农村,他讲述了自己怀着感恩的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人故事。在很多人看来,“村官”是一个琐碎、平凡并带着几分泥土气息的称呼。因此很少有人会把“村官”和北大研究生划上等号。而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的陈丽娟同学却在毕业后选择去了农村。她说,农村能给予她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把青春和热情献给农村我无怨无悔。刘建辉,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了梦想,他也放弃了高薪的城市,选择了艰苦的农村。他讲述了自己由一名普通大学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农村设计师”的成长经历。慕田峪长城脚下,有这样一位大学生村官,他教会了村民用英语和外国游客讨价还价,他为村庄提出了国际文化村发展方向。现在,他正用青春和热情在慕田峪这块土地上,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他就是怀柔区慕田峪村党支部助理张晓东……一个个感人的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大学生,引起强烈的共鸣。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王成老师、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辛玲玲、电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生卫、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庄育锋、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肖倪、党委学生工作部思想教育科科长朱开明,以及师生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