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建的“中国大洋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在我校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汪品先,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张利民,我校副校长赵建夫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有关单位领导和科学家代表出席仪式。
地球71%的表面积是海洋,而海洋约70%的面积为属于国际海底区域的深海。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人类探索利用深海资源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之后,深海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我国海洋研究起步较晚,深海研究的许多方面还是空白,亟待发展。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地球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中的权益。 作为专门从事国际海底区域调查与研究的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为积极推动我国深海科学的进步,全面增强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中的综合竞争力,有效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集结国内有深海科学研究优势的主体单位和团体,组建成立了中国大洋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中心作为跨部门、多学科、以深海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为重点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及工作平台,以建设成为服务于我国国际海底区域工作的深海科学研究和咨询中心为目标。中心成立后,将坚持前沿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相结合的发展导向,围绕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相关动向和国际深海科学前沿问题,协助大洋协会办公室做好我国“区域”活动中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划等工作,引领中国大洋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开展大洋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目前,中心成员单位包括同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
据悉,各成员单位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围绕重大问题分工合作,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