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林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5周年纪念日。近日来,雷锋这位已“离开我们很多年”的英雄人物再一次被广泛提及,同时,在怀念追思之余,人们似乎更关注另一事实,那就是,“雷锋”正在远离人们的视线,“学雷锋”的风尚也在一点点淡化,许多中小学生已不知雷锋为何人了。据《今日早报》调查,“对于雷锋的事迹,90%以上的学生表示只知道一点或从来没听说过”;而在郑州市,记者对100名低年级小学生的随机采访也表明,“近一半的小学生不知道雷锋是谁”。
雷锋的被遗忘,甚至除了在3月5日之外的被忽视,学生应该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在更多时候,尤其是中小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更多是被动的,更多包含着灌输的因素,他们不知道雷锋,一定是教育和灌输上的缺失,而不是他们的不接受或故意遗忘。
时代的发展,要求任何工作都应随之“与时俱进”,“学雷锋”及“雷锋精神”也应一样。但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承认,我们不少地方,包括我们的学校,却始终将“雷锋”固定在“做好事不留名”上,固定在“助人为乐”上,而“学雷锋”也自然就是“或挥帚扫地、或进行医疗义诊、或奉献爱心、或提供各种咨询”上。其实,这固然是学习雷锋的具体行动之一,更是一名大中小学生、一个公民所应该做的,套用雷锋生前的话就是,“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想到了网上广泛流传的一句话,人们问“海归”,国外有雷锋吗?外国人学习雷锋吗?“海归”的回答是,国外到处都是雷锋。我没到国外去,但我愿意相信这样的话。而这样的话正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在千方百计组织学习雷锋和宣传雷锋时,我们在感慨“雷锋精神”之不存时,其实,我们更应理解雷锋精神的真谛,理解雷锋曾说出的那句“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我们的每位公民都有了关心人、帮助人的习惯,都有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美德,都能够以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还需要天天讨论学习雷锋吗?我们还需要每年3月都呼唤一次“雷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