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食堂詟回家的感觉



  本报讯 进入考期以来,同学们积极备考,迎接考试,图书馆、教学楼内随处可见同学们紧张复习的身影。 摄影/文字 钟鸣


  本报讯 去年9月熏学校为方便教职员工和回民师生就餐,在格致园餐饮中心四楼开设了教工食堂和回民食堂。四个多月过去了,新食堂是否已经达到了开设的目的,师生们对新食堂的反响又怎样呢?记者带着问题进行了实地采访。
  走上格致园餐饮中心四楼,记者看到,食堂在装修设计上十分讲究。教工食堂的布置以红色为主,装点得别致、温馨,“老师熏您辛苦了”的横幅醒目地挂在墙上,玻璃隔断分出的小餐桌区另有格调。旁边的回民食堂则以蓝白色调为主,装潢带有伊斯兰建筑风格。
  在饮食方面,教工食堂的菜肴以溜炒和凉拌为主,主食则有米饭、包子、花卷等多个种类,每天还会在免费食品区域提供粥、汤和咸菜等。回民食堂的菜品多是牛、羊、鸡肉炒菜和素食,主食十分丰富,有米饭、馒头、水饺、馅饼多个品种。
  采访中,一位正在就餐的回民老师说,自己常来这里吃饭,不仅是因为民族习惯,吸引他的还有这里的服务。“有时,饭菜很烫,服务员就会在碗下加一个托盘;有时候来晚了,菜凉了,服务员会用微波炉帮你加热”,这位老师说,这里的服务“给人亲切的感觉”。东语学院2007级的李杨同学对记者说:“在这里吃饭,大家围坐在一个大桌周围,感觉像一家人。”他旁边的同学笑着说:“好吃还不贵,量足,价格也挺实惠。”
  后勤服务集团办事处主任何新刚向记者介绍熏学校原来的清真食堂面积不大,满足不了少数民族师生的就餐需要,新建的清真食堂扩大了面积,改善了条件,还专门聘请了回族厨师,使饭菜更纯正;另外,为了保证饭菜质量,新食堂在用料方面也比较讲究,而管理和监督人员也加强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让师生们吃得舒心、放心。通过一个学期的营业,这两个食堂已经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固定消费群体,何主任说,“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师生有回家一样的感觉。” 记者 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