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族人,吃苦耐劳、热情大方、名扬海内外。自东汉末年以来,客家人在不断南下迁徙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民居有闻名世界的客家土楼;饮食有自成一系的客家菜,以清淡滋补养生闻名。客家小吃中的烧买、鱼生、韭菜包、大卷、三蒸汤、粉皮、伊面等更是备受人青睐。客家人好客当亲朋来访,主人必先烫上一壶水酒,炒几盘小菜,以水酒待客,水酒色泽金黄、芳香扑鼻、甜淡好入口后劲十足。水酒(亦称米酒)以山泉水、糯米、加酒饼发酵酿制而成。客家人热情,以名声在外的擂茶待客。擂茶不是茶具精美、茶艺讲究、文雅小杯的铁观音,也不是撒上数片茶叶滚水一冲大碗牛饮的大碗茶。擂茶原料花样繁多,有米粉、豆腐条、豆子、粉条、粉干、青菜、茶叶(通常是大薯的叶子)、“乞丐碗”(客家话,一种绿色的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做法,将米粉炒至冒香,豆腐条、豆子、粉条、粉干、青菜放锅里煮熟,然后将茶叶和乞丐碗放入有齿纹的陶钵捣烂后,和米粉一起冲入锅里熬稠。客家妇人最爱做擂茶,农闲时只要有一人呼做擂茶,五六村妇便各自带上油盐、粉干、蔬菜,不消多久一锅擂茶便香溢满屋,引来四邻八友吃擂茶。
  在客家的特色饮食中,最为有名的是闽西“八大干”了。在国内以八样联合干物出名的并不多见,八大干是地地道道的土特产。分别是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老鼠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长汀豆腐干、漳平笋干。看来一身土气,吃起来却是各有风味, “八大干”之首属宁化老鼠干。老鼠干的来源是山鼠或是田鼠,它和其他野生动物没什么区别。老鼠的吃法,鲜鼠可以清炖,加以生姜、蒜叶、米酒,其香扑鼻沁心,其汤鲜甜滋补,其肉滑嫩爽口。若炒着吃,加白萝卜、蒜叶、米酒,那更是谁家炒鼠香,邻人难下饭的佳肴美味了。鼠干制作过程很讲究,先把鼠用热稻草灰搓其皮或是用热水拂之褪毛,剪嘴、耳、尾、去内脏,然后用稻草点火熏之,待皮变黄色后,佐之以少许食盐,再用竹签撑开四肢,用绳子挂起日晒便可。每年十二月,农户家家屋前晒鼠干,三五成串连接成群,在太阳下随风起舞,油光发亮,煞是诱人。鼠干可炒着吃,切块放到油锅里爆炒,加入姜丝、大蒜、冬笋片,滴上几滴酒酿,或是以米糠熏蒸后切块吃,其肉香甜有味,嚼劲十足,是配水酒的上等好菜。春节客家人招待亲朋喝酒,老鼠干便是特色下酒料,谁家有老鼠干谁家的客人也就越多,也象征着谁家来年越红火。这成为客家人特有的饮食风俗。据说老鼠干有助于补肾健脾,对治疗小儿尿床特别有神效,也许这是鼠干成为闽西特色小吃的一个原因。
  秋收后是捕鼠的好时节,人们用铁夹子、竹编成捕鼠工具,用干草点火来烟熏老鼠,捕鼠十分富有情趣。据考证,吃老鼠并不是宁化人的首创,古代岭南包括宁化一带的蛮獠一直有吃老鼠的习惯,还美其名曰:蜜唧。客家先民来到宁化石壁后,受到蛮獠的影响,也开始吃上了老鼠。都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勇敢,那么第一个学习蛮獠吃生老鼠的人也是很有勇气的。不过,聪明的客家人将生吃改为熟吃,这一吃法的改良便吃出了天下闻名的宁化老鼠干。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史书中色彩斑斓的一章。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不让客家民族的优良文化遗失,不仅是每个客家人的光荣使命,也是全社会的义务,但在文化传统被破坏和逐渐消失的今天,保护和发扬客家文化,可谓是任重远道啊!(曾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