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网罗博文——人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努力

●孙亚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首诗是我在初三中考前的座右铭。
    从事IT教育这么多年,在教学中也如此激励过学员,当然,还有一个流行的新派改进版:“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猫晚”。所以,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人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努力?”
    这个问题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有如此的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如果有,我相信,这样的人迟早会成功。
    在学校从事IT职业教育中,接触的70年代、80年代和现在90年代的学生,真的有太多的不同。70年代多数人学IT是自学,80年代基本上很多是希望报班跟老师学,90年代呢,我有些不好意思说,似乎现在有老师求着学的趋势。
    现在的青年人有太多的优越感,无论是对于自己当下的工作还是未来的期许。而这中间我想起著名软件专家侯捷先生讲过的:“勿在浮沙筑高台”。做程序员需要这样,其它的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上面说的努力的座右铭,也许有一天会被人无法接受。上周接待了几名破例接收的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工作没有着落,学校老师帮忙推荐了一个网站,试用期1500元左右,公司可提供集体宿舍和午餐。他们不愿意去,仅是因为公司的地点离住的地方(他们临时租的住处)比较远。他们还来自农村,很遗憾,我认为他们丢掉了先前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他们来到北京,每月消费大约2000元,因为自己的高期许而依然向家中要钱,也不愿意“骑驴找马”。农村的家长多有“穷家富路”的做法,一般会给离家在外的孩子身上多带些钱,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家庭一定富裕,我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否知道。将来的农村教育,我担心出大的问题,因为农村现在经济富裕些了,而多数农村孩子的父母缺乏教育,城市的孩子因为较早接触到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从而造成农村孩子有时也许会变得比城里的孩子更加娇惯。
    上高中时喜欢看路遥《平凡的世界》,对我影响很大,这本书也对当时来城里打工和上学的很多农村青年产生了影响。路遥先生离世也有15年了,在今天提起这本书,估计已很难产生共鸣了。在经济发展的中国,真的需要一个文化兴盛的中国来匹配。现在老人多得“富贵病”,青年人的“富贵症”我看也很厉害。不相信的话,可以问问自己:做到什么程度可以算是努力?然后相互比较一下。

    孙亚刚的博客:http://sunyagang.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