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寝室全部保研这在文学院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永锋介绍。“文学院历来注重学风建设,通过采取树典型,如每年开展‘文学院之星’评选活动等相关特色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到底是什么创造了这则“寝室神话”?
“十一盒中级英语听力磁带都听完了”
以高分过了英语四、六级,大三上学期获得了剑桥商务英语中级证书,今年六月份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八月份雅思成绩为6.5分,专业课成绩也名列前茅。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李丹舟坦言,“我是被调剂过来的,在专业方面没有太多优势,所以要多方面发展”。大一结束时,李丹舟参加了一个培训班,老师的一句话让她倍受启发:“人生就要与众不同!”于是,原本就对英语有浓厚兴趣的李丹舟开始在英语方面打拼,并一直坚持了下来。为了考雅思,今年整整一个暑假,她都呆在家里,每天背新概念英语,听英语听力,反反复复,硬是把十一盒中级英语听力磁带都听完了。
“上课做笔记很重要,且要做得有条理,有层次,最重要的是及时翻看回忆。”这是一直获得年级第一的胡珂菲的学习心得。此外读课外书时她也做读书笔记,写点心得。陈娜喜欢思考,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她都记下来,直到弄懂为止。黄思思喜欢文化产业,并注意学习广告文案的写作和文化产业需要用到的图片软件。同时,也尝试着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上去,大二暑假就去了四川的一家报社实习。兢兢业业坚持每日学习,学习上铆着劲儿你追我赶,互相竞赛,这是四姐妹的共同点。
平时,她们喜欢讨论,常为一个问题意见不同而争得不可开交,最后给老师发邮件,发短信或者是打电话寻问,总之一定要有个论断。有一次上现代汉语课,她们有几个问题不清楚,第二节下课时就赶紧跑到讲台把老师“扣住”,问题“此起彼伏”,这个问完了,那个就接着问,就这样将老师一直“扣”到十二点左右,才“放”老师去吃饭。喜欢晚上卧谈,谈时下流行的观点,或改编的小说,常常谈到深夜12点。“这个寝室总是让我无限温暖”
生活中四姐妹互谅互爱,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陈娜每天起得早,每次起床动作都特别轻,几乎没有声音,灯也不开,避免吵醒大家。平常大家玩电脑,都要戴耳机,怕影响别人。
去年9月22日,胡珂菲不幸被汽车撞伤,左手三个手指骨裂,大姆指骨折,送往市四医院住院治疗,上了夹板,不能动弹。期间,三姐妹就轮流为她守夜,细心看护。大热天,看着胡珂菲难受的样子,陈娜一边哭一边给她扇扇子。那段时间,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医院一开门,就有姐妹们就为她送去早饭并喂她吃下,午饭和晚饭也从不耽误,她想吃什么就给她买过来。“喂鱼的时候她们小心翼翼剔掉每根刺才敢喂给我吃。”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胡珂菲满是感动。当然,最令胡珂菲担心的是漏掉的课程,为了不落下学习,其它三个女孩每天把上课时记的笔记拿到医院给她,胡珂菲就在病床上支起一张小桌子,每天整理学习笔记上的课堂内容。待稍好一点后,尽管还包着夹板,心急的胡珂菲就向医院请假,白天回学校上课,晚上回医院打吊针,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星期。期末考试时,她仍然以优异的成绩再次取得了年级第一名。“这个寝室总是能让我感到无限温暖”。提及当年生病时的情景,胡珂菲深情满怀。
“姐妹个个都有手‘绝活’”
“如果认定一个目标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不要受外界影响,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定要把握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姐妹这样告诫学弟学妹们。“四姐妹个个是才女。”老师、同学这样评价。她们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如胡珂菲今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院“拼搏之星”;陈娜被评为院“院文学之星”。
除了学习出众,她们还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注重拓展自身素质,姐妹个个可谓都有手“绝活”。四人刚进校就入选了校军乐团,分别在圆号、长笛、黑管三个声部担任演奏,多次参加了学校的演出活动。她们喜欢广览课外书籍,如《收获》、《小说月报》之类,或有意义的经典书籍。胡珂菲的社会实践报告多次获得了校级和院级的奖励,同时她还喜欢语言,正在学习中级韩语;喜欢文化事业的黄思思正在学习各种图形软件;李丹舟除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外还弹得一手好钢琴;而陈娜刚进校,在学校“新生杯”比赛中,就凭着一篇1000多字的优美散文《古歌———感悟<诗经>》征服了师生们的心,获得了“新生杯”一等奖。从此,大家记住了一个笔名叫“文清”的才女。她曾经在学校文学刊物担任编辑,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文章。“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和写作,大部分时间就花在上面了,过得很充实。”对她来说,读书和写作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早已成为习惯。
本报记者 周峰 学生记者 郑斯洋 徐喜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