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建设新农村人才要先行———关于陕西省汉台区铺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曾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是立足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处于“破题”阶段。现笔者以陕西省汉中市汉台铺镇人民政府为调查对象,了解到如下情况:铺镇位于汉台区以东6公里。全镇共36个村,5.2万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当地政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
  据测算,农村小学的一学期的费用平均在500无左右,初中生1000元左右,而高中生2000元以上。如果学生住校还要更高,大学生年均要1.5万元左右。对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供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念完大学要8—10万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户近10年的收入,而对于有二胎的家庭负担就更重,往往需要一个孩子为此缀学。
  二、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自2003年下半年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个别村开始试点,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大多数大病医疗费补偿比例在20%—60%之间,病人自费比例依然很高。尽管推行了医疗制度改革,但参保受益人员有限,且没有广泛普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问题。
  三、基层干部素质偏低,工人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就铺镇政府辖属和村党组织领导干部文化程度的数据来看,全镇36个村,其中村支书具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为10人,高中(中专)为25人,大专以上的仅有1人。125个党组织成员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为50人,高中(中专)为60人,大专以上为5人。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据统计,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铺镇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占总数的60%,有时甚至达80%,且主要集中在16—45岁的年龄阶段。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病残、老弱、文盲和半文盲。这严重制约农业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使农村经济活力降低。
  纵观以上几方面问题,其根源在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培养教育造就新一代新型农民。因此,建设新农村,人才要先行。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应列为工作重点之一。采取积极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要继续促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对于农村家庭教育,我们应健全高等教育的助学金,奖学金和教育贷款等规章制度。同时,加入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应继续加强在务农和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改革培训方式,实现农村劳动力长期稳定的转移就业。(农学院邹洁/文校团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