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女性让校园更精彩

  迎着早春三月明媚的阳光,又一个属于女性的隆重节日向我们走来,又一批令人称羡的比翼双飞模范佳侣涌现出来,奏响和谐的琴瑟之声。此次经基层推荐、校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评选领导小组认真评审出来的20对伉俪,都是教学科研领域、平凡管理岗位上默默无闻、忘我奉献的耕耘者。他们以互敬互爱、志同道合、敬业奉献、尊老爱幼等美德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赢得“比翼双飞模范佳侣”的美称,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别值得祝贺的是,我校环化学院吴明红教授喜获第五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全市共5名),审计处荣获上海市五一巾帼奖(集体),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上海市巾帼创新奖

  吴明红:环化学院教授、博导、执行院长、党委书记
  近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50多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已获授权11项;2003、2005、2006年三次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上海市首届科技创新人才奖、优秀曙光学者等荣誉称号,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跟踪计划、曙光跟踪计划和领军人才。

上海市五一巾帼奖(集体)
  上海大学审计处
  清一色女性、团结奋进、有崇高集体荣誉感的团队。两年来,审计资金16.20亿元,同比增长53%;增收节支1113万元,同比增长633%,审计业务成效显著;内参、联席会议制度等创新措施,彰显内部审计威力;上海高校中国教育审计学会立项课题零的突破、人均第一的提交论文、工作交流、专家点评等,展现上大审计实力;三级工作网络、专兼职队伍、专家咨询、联组学习等举措壮大审计力量;和谐审计要求促进工作健康发展;校文明部处、市教育系统内审先进集体、市五一巾帼建功创新集体的荣誉是今后工作的更大鞭策。

2007年度上海市科教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佳侣

  于瀛洁:机自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之江:通信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于瀛洁曾获科委科技启明星、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校十佳杰出青年和“三八红旗手”等。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教委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指导博、硕研究生19名,11名已获得学位。张之江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和校十佳杰出青年。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市优青项目、市教委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2007年度上海大学比翼双飞模范佳侣

  茛陈文觉:材料学院副研究员;吴岳英:环化学院副教授
  陈文觉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曾被评为中国上海测试中心行业测试点先进个人、上海市教育系统女能手,获校第一届教学竞赛二等奖。吴岳英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十多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

2007年度上海大学比翼双飞模范佳侣

  荩秦晓玲:理学院讲师;曹世勋:理学院物理系主任、博导、教授
  秦晓玲承担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各类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工作认真负责。曹世勋在教学、科研方面成绩出色,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170余篇,入选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荨李欣年:环化学院副研究员;陈忠传:材料学院副教授
  李欣年在射线所工作二十余年,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忠传教学、行政双肩挑,曾获上海市教委系统实验室管理先进个人、优秀政治辅导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安全生产管理个人等荣誉。

  荩林琼:文学院副教授、辅导员;张江华:文学院社会学系博导、教授
  林琼获军训优秀带队教师、社区优秀辅导员,每年组织数十场就业指导讲座、招聘和宣讲会,使2007年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张江华教学、科研工作成绩出色,获院“讲坛明星”称号,主持国家级、市级课题、上海高校E研究院课题和横向合作课题等,是人类学学科带头人。

  荩余小清:通信学院副教授;万旺根:通信学院教授
  余小清主讲的《通信原理》被评为校和市级精品课,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提交和获批软件著作产权和专利7项,出版著作3部。万旺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企业委托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1部,提交和获得软件著作权和专利7项,曾被评为教育部骨干教师、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入选香港政府优秀人才计划。

  荨张丹华:社科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何小青:美术学院副教授
  张丹华曾获市教学名师奖、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市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上大师德标兵等,带领教研室申报两项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发表论文近40篇,独著2部,独立承担市级以上课题2项。何小青承担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2项、市教委科研项目1项、上大科研技术开发项目及重点课程建设各1项,出版作品集1部,曾获王进喜纪念馆环境艺术设计方案“佳作奖”等。

  襊王黎:数码学院副教授;孙修恩:数码学院副教授
  王黎指导多名学生获上海市大学生艺术节一、二、三等奖、全国推新人大赛“十佳”奖和全国“德艺双馨”三等奖;发表的多篇论文中有5篇获奖;出版《音乐美学论纲》、《艺术教育学》,参编《高师美育学》;主持省级重点课题2项,参与课题1项。孙修恩获上大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主持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国家年度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多篇油画作品获奖;主编或参编著作4部。

  茛凌琦:离退休处副处长;戴达奎:影视学院副教授
  凌琦分管帮困基金的使用管理、退休职工的福利工作、老年艺术团工作,在退休教职工体检、金婚庆典、文艺演出等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戴达奎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儿童文学》国庆50周年优秀作品奖等,其作品被收入《影响中国孩子的100个世界经典童话》中。

  茛苏依娜:体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程杰: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苏依娜认真完成游泳馆平常教学、对外及暑期开放的管理任务,确保教学、训练和测试工作顺利完成。程杰主持的“大学网球课程”获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主持参与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课题9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

  ▲李红: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章一计: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
  在李红的带领下,学院连续两届荣获精神文明单位,并获得12个单项精神文明建设奖。其个人获上海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称号、发表论文10余篇。章一计带领的课题组多次受到上海市及学校的奖励,曾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荨姚文娟:土木系教授;梁斌: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姚文娟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培养研究生多名,主持科研项目几十项,撰写论文50多篇,被SCI、EI检索22篇,出版专著1部。梁斌担任总工程师,并兼管生物中心工作,在中心教育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果。

  荨滕云:悉商学院讲师;张滢:校报副编审
  滕云荣获上海大学十佳辅导员提名奖、军训优秀带队教师、社区优秀辅导员,发表多篇文章,参编教材一部。张滢获上海大学军训优秀带队教师称号、省级论文评选二等奖和山东省高校优秀新闻工作者。

  襊吕辉:高等技术学院工程师;张鹏:理学院研究员
  吕辉认真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学生学习费用,管理学生成绩,积极做好教学服务工作。张鹏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等,参加了973计划等三个重点项目,发表论文多篇,在专业学术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

  茛向群:图书馆高工;韦习成:材料学院研究员
  向群主持或参与文荟馆文献资源整合、中西文图书数据改编,
  以及东校区文科图书馆
  建设的文科资源调查和
  港澳台图书馆数据改编
  工作,完成论文多篇。韦
  习成发表论文70多篇,
  参与完成著作3部,独
  立专著1部,获发明或
  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
  请专利1项。目前负责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荩王红:外语学院副教授;王光东: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红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英语教材1部,主编《当代高级英语阅读》、《涉外经贸英语函电》,出版译著1部。王光东出版《现代浪漫民间》、《民间理念和当代情感》、《朴素之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等专著,发表多篇文章,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张玉萍:校医院护士长;胡庆夕:快速制造中心副主任
  张玉萍在每年新生和教职工体检、学生军训保健、预防接种、抗击“非典”等工作中模范带头,曾连续8天住在青浦校区为军训学生提供医疗服务。胡庆夕培养研究生多名,完成市重点项目、教委重点基金项目、科委专利技术二次开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荨庄俊倩: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海事大学副教授
  庄俊倩担任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辅导学生多次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奖学金,两次获全国高校优秀设计奖。王晓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的“港口工程重点课程”获多媒体单项奖。

  荩高平:出版社副教授;顾平: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高平曾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顾平是江苏省“青蓝工程”艺术学青年学科带头人,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科三等奖和高校哲学社科二等奖,出版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69篇。

  茛常峻:国交学院副教授;王有森:悉商学院讲师
  常峻获教学竞赛三等奖、市高校留学生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和市哲社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编选评注1部,参编教材1部,参与并主持科研项目3项。王有森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等,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