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浅谈学校管理智慧


  教育部、财政部要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而要成为管理模范,离不开学校管理智慧。
  学校管理智慧是个人专有的。不同的校长由于其年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的差异,往往会形成极具个性化特点的管理智慧。在管理中表现为同属智慧型的校长,面对相同的问题时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都能获得完满的功效。因此,每一位校长的管理智慧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一种不可让渡的个人知识和凸显个性魅力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学不来,丢不掉”的东西。但这种管理智慧虽然独具特点,也可给人以启迪,让人从个案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校管理智慧可以分为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彼此融合、密不可分的,但也有不同的表征。
  理论智慧是指校长理解学校管理理论、总结学校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才智和能力,也指校长对教育、管理、人性、社会等方面感悟和洞察的才智和能力,它主要表现为校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对规律的把握能力、对机遇的驾驭能力等。一位具有理论智慧的优秀校长,他不仅善于“行”,而且善于“言”(书面的,如:著书立说;口头的,如:激情演讲)。他不仅仅是在“埋头苦干”,而是在“用脑子管理学校”,并善于学习,不断反思,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他留给学校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硬件设施,而更多的是一种能够长久激励人的精神财富。
  实践智慧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善于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智和能力。一位具有实践智慧的优秀校长,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他往往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管理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面临的实际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调节管理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工作和学习,热爱生活,善于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校长的管理智慧使他的工作达到了一种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学校管理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那么,学校管理智慧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校管理智慧源于校长执著的事业追求。凡事有所成,都有执著之功。执著是发自于心灵的一种热切的渴盼,如同一个干渴的人急切地向着那水声潺潺的前方奔去一样。执著没有专利,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自己的一份真诚期待。执著孕育了成功,但也必须付出代价,必须挡得住诱惑,必须经得起考验。校长的肩头上承载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哪一种压力能不认真应对,应对哪一种压力能不花费精力和时间?压力具有双重性,它能把人压垮也能把人变得坚强。要“变压力为动力”,就需要校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许多知名校长的不凡业绩,无不源自他们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执著追求。
  学校管理智慧源于校长积极的学习反思。管理智慧不等于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但它离不开理论的积淀,离不开他人的思想营养。如果一个校长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关键人物”的思想光辉的洗礼和沐浴,如果一个校长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为自己的 “偶像校长”及其思想智慧、人格魅力而欢欣鼓舞,那么,管理智慧就有可能远离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管理智慧不是仅靠一种理论学习或经验积累就可以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而是要不断地反思个人所学、所做,逐渐累积、感悟而迸发的。我们知道,没有反思的理论学习是学不到理论真义的,最多是半知半解;缺乏反思的实践经验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充其量是一种肤浅的见解。管理智慧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它难以被授受和训练,而只能通过持之以恒的反思、实践才能磨砾和提升智慧。
  学校管理智慧源于校长长期的实践探索。实践是学校管理智慧的营养之源和发展之基。任何校长的管理才智和能力,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真正的管理智慧来源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源自于实践。但这种实践活动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意识、有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