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荣耀背后的艰辛


  我院的国旗仪仗队成立于1997年10月,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10年的光辉历程。10年前,在江苏省教育厅“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所创新”口号的号召下,在院领导的构思下,国旗队艰难地起步了。购置服装,制定规章制度,选拔队员,训练队伍……十年来,大家辛勤工作,坚持不懈。与成立初相比,人员增多了,素质提高了,优良传统形成了……目前,我院的升旗仪式和国旗队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岗,受到上级部门的关注和肯定。院国旗队与“苍梧聊斋”曾一起被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前不久,我院的升旗仪式与大学生国旗队又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出的“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奖”。这其中的每一个进步与荣耀都饱含了国旗队指导老师的艰辛,队员的汗水。
  每周日下午,在主楼广场总能看到队员们训练的身影。每星期两个小时的训练,是国旗队成立十年来雷打不动的纪律。起步、正步、敬礼……与军训同样的程序,同样的要求。在训练时,队员们不准迟到,不准缺席,不准坐,不准嬉戏打闹等。纪律要求虽然如此严格,却很少听到队员们抱怨,每个人都恪尽职守,严于律己。一名女队员的父亲在周日过来看望女儿,上午陪父亲,下午她依然出现在训练方阵里;一名男队员参加十佳歌手比赛,由于上场的时间与训练时间相冲突,便通过协商,把比赛时间调前,以保证不耽误训练;家在连云港的队员,周日几乎从不回家,就是为了不错过训练。而这些也只是队员们以训练为重的诸多事例中的几例。
  每周一的升旗是国旗队队员期待的时间,因为这是一个证明他们的时刻。5点55分是集合时间,这三个“五”便是大家心中的神圣数字。起床,洗漱,着装,处理这些琐碎的事情,队员们一般要在5点20就必须起床。为了不影响舍友的休息,他们还要轻手轻脚地行动。夏天早起并不艰难,但在冬天,天又黑又冷,刺骨的风总是吹得人直打寒战,这时的校园是冷清寂静的,国旗队的队员便在这样的天气里,三人成行,两人成列地开始了升旗之旅。
  周一也是国旗队指导老师极为关注的时刻。黄金虎,国旗队的指导老师,从国旗队成立之日起便为国旗队尽心尽力,十年如一日。黄老师每周一都不会错过升旗时间,也早早来到主楼门口看着自己的队员把国旗升起,然后给当次的升旗仪式做总结。唯有一次,他阑尾炎开刀,无法观看升旗,便打电话到主楼值班室,让值班人员把听筒对着外面,听着国歌的奏起,结束。确定这次的升旗没出岔子才放心地挂了电话。这是一种对国旗的热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队员的热爱与负责。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荣誉与光鲜的背后,是付出与艰辛。
  严肃与轻松并行
国旗队队员这样概括自己的集体,在这里能找到“家”的感觉。虽然它是一个接近于军事化的组织,虽然它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国旗队的规章制度是严格的。“作风正,学习好,形象靓”是对队员的基本要求。队员要坚定自己的爱国主义理念,严格注意自己的着装、仪容、言行,爱护军装,队员穿着军礼服时不得化妆,不得戴首饰,不得出入食堂、商店、超市等公共场所,不得骑车、跑等,规矩是多之又多。
  严格的纪律打磨出了一支优秀的队伍。在一次运动会彩排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冰雹,会场上的人们顿时乱了起来,纷纷找地方躲避。而国旗队员们却纹丝不乱,小心翼翼地收起了国旗,然后,依然是整齐的队伍,齐步走回了宿舍。这一切的举动被大家收入眼底,路上,是一阵又一阵的喝彩声。此时此刻,队员们是喜悦的,激动的,自豪的,因为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这里是如何成为一个“家”的呢?除了规矩,便应该是队员们的融洽关系。
  国旗队有这样的一个传统:队员不分年级,相互关心,相互批评指正;队长不摆架子,无特权。降温了,考试了,队员们总是相互发送温馨短信,因为这是一个“家”,谁都愿意为它付出。
  原04级的魏同学,也曾是国旗队中的一员。因腿部伤病休学一年,回校后,行走依然不方便。虽然此时,她已经不属于这个队伍了,但国旗队这个大集体没有忘记她。队里特地根据队员的课程安排情况,制定了一张特殊的值班表,安排出了接送她上下课的人员。爱与责任在这个集体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历届国旗队的队员都会描述自己这样一个感觉: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先找国旗,寻那一片红色所在;每次听到国歌响起,他们都会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在他们的心中,国旗就是手中的圣物,国歌就是对他们的号召。
  国旗队入队宣誓誓词是这样的:“我志愿加入国旗队,以我火红青春,谱写国旗礼赞,用我生命热血,捍卫国旗尊严!心系国旗!乐于奉献!超越自我!”十载春秋,十年寒暑,国旗队队员坚守岗位,恪守职责,用自己的一片赤诚护卫神圣的国旗,保证五星红旗每天在校园中伴朝阳而冉冉东升;十届风雨,国旗队可爱的队员们,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无私奉献,无限忠诚,伴着国旗队光荣的昨天、辉煌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在自己平凡而热爱的岗位上永葆赤诚。 (陈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