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守护黄河生态 担当绿色“卫士”

——记“母亲河奖”获得者、地理与环境学院辅导员欧阳德龙

时间:          作者:王文瑞  刘东宇  韩鑫苑  张延香   查看:3

受访者供图。

2023年12月21日,全国青年环保骨干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培训班在中央团校开班,我校地理与环境学院辅导员欧阳德龙作为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获奖者参加培训。

欧阳德龙在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领域深耕7年,先后荣获2023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新时代山东向上向善好青年、省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近十项志愿服务和文明风尚领域荣誉称号。

缘起河畔情更深

欧阳德龙在黄河边长大,在他的家乡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有“黄蓝交汇”的黄河入海口。这一奇观,欧阳德龙见过无数次,但让他揪心的是黄河的环境污染问题。“我的家乡是座‘石油之城’,石油炼化对环境污染极大,黑色一度成了这座城市的底色。”他回忆道。

田野里,厂区旁,道路边,随处可见“磕头机”从地下抽取石油的景象,粗放式的开采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孤东海堤中黑色的石油、漂浮的塑料瓶在欧阳德龙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也让幼年时期的他在心中萌生了保护环境的念头。

本科期间的欧阳德龙已经开始投身保护黄河生态的行动中。到黄河岸边捡拾垃圾、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组织鱼苗放生活动……在与“母亲河”的朝夕相处中,他愈发认识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仅凭一腔热情远远不够,想要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持续发力,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因此,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他恪守保护黄河生态的初心,毅然选择了山东师大生态学专业。

采水、采泥、进行水质检测分析……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欧阳德龙在导师徐飞的指导下常常往返于黄河边与实验室之间。每每看到黄河水在实验室的仪器中检测,欧阳德龙都感觉到这是一种与“母亲河”深沉的交流与对话。在一次黄河水质采样检测过程中,当地一位年逾七十的村民发出疑问:“黄河从我记事起就浑浊不堪。保护黄河,仅凭你们几个人的力量怎么够?”这让正在俯身检查排污口的欧阳德龙陷入沉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却是无穷的。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伍的念头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在学院团委的支持和导师徐飞的指导下,欧阳德龙在研究生3年级时组建了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和环境教育普及服务队,在济南市、东营市开展生态环保宣讲40余次。他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前行,但是受限于社会资源和经费,当时团队只进行生态文明思想宣讲、环境保护知识科普等基础性志愿服务工作。

这样的“僵局”在欧阳德龙入职辅导员岗位两年后出现了转机。2022年3月,地理与环境学院党委与省生态环境厅直属机关党委开展“双联共建”,计划联合政、校、企共同打造一支集本科生、研究生、政府党政机关干部为一体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欧阳德龙作为我校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接受队旗。自此,他更坚定地走在“保卫黄河”之路上。

绿色“卫士”显担当

“干一行,学一行,就要干好一行。”欧阳德龙是保卫黄河绿色行动的忠实践行者。

6年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他,边提升理论素养边投入实践,同志愿者们一起行走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之路上。3年前,作为辅导员的他,以师者的身份向青年学子宣讲黄河生态保护的重任,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黄河生态保护的队伍中来。

他在“保卫黄河”志愿服务、教育教学建设、大学生科创引领等方面坚定不移地前行,为黄河流域开展生态综合治理以及黄河流域公民环保意识的持续提升贡献着青春力量。组建专业化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开设“黄河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指导”全校公选课、打造“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品牌……在他的带动下,众多“保卫黄河”志愿服务支流的不息生力在我校充分涌流,凝聚起助力黄河换新颜的合力。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践行使命、强化担当的重要途径,欧阳德龙深知这一点。在寒暑假期间,他带动1500余名学子围绕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和环保科普宣讲开展多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2年到2023年,他带领志愿服务队伍先后在山东省沿黄河9个地级市组织开展环保科普宣讲活动50余次,联合黄河流域社区共同推普“公民十条”等生态环保知识,巡河里程达4万余公里,直接服务群众近5000余名。这群青年人用自己的行动与智慧将绿色撒遍黄河沿岸。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浩感叹道:“保卫‘母亲河’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行动。欧阳老师把我‘领进门’,在调研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环保知识和经验,这成为我不断探索、求知的动力。”

欧阳德龙还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在担任地理与环境学院辅导员的3年时间里,他积极打造“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基层党建品牌,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研究生第三党支部获批山东省高校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他开设学校公选课程“黄河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指导”,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也将实践过程性考核融入教学环节中。在他的引领和指导下,500余名学子走出课堂,参与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我跟随欧阳老师赴长清区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区参加环保宣讲,居民的积极反馈让我感到我们的行动非常有意义。”地理科学专业2204班蔡童童分享道。

直面挑战勇前行

坚守初心,步履不辍。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辅导员,欧阳德龙始终坚守在黄河保护“第一线”,遍地播撒“保卫黄河”的种子。

一支以实践为主要任务的志愿团队,组建并顺利运行并非易事。起初,志愿服务实践过程中的团队经费和成员安全保障都成为困扰欧阳德龙的难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团队无法支付常规交通通勤费、物资采购费以及设备租赁费等各项费用,这使得在项目建设初期赴黄河沿岸调研宣讲计划无法顺利进行,甚至一度被迫推迟。由于前期缺乏社会资源,团队在环境调研取证时常常处于劣势,宣传推广工作也举步维艰。

是选择放弃还是坚守初心?他毫不犹豫地直面挑战勇敢前行。尽管前路的未知也曾让他感到“一直都挺难”,但他坚信困难是暂时的。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在积极向学校、学院申请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关注社会公益基金支持项目,努力解决资金缺乏问题。2022年团队参加济南市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银奖,3000元的奖励金支撑团队在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常春藤社区顺利开展为期1年的“七彩课堂”—社区青少年生态教育与陪伴成长项目。2023年团队获评清洁美丽中国行—2023年全国高校小额资助项目。

他“不放过任何机会”,积极寻求资源对接。在学院党委和省生态环境厅直属机关党委的帮助下,自2022年7月起,守护黄河生态志愿服务队与省内多地生态环境局取得联系,团队变为重要的巡河护河、环保监督的社会公益力量。

两年间,他和山东师大守护黄河生态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奔走于齐鲁大地黄河流域9个地级市,开展净滩清废行动、生态文明宣讲、基层环保调研、群发“守黄护黄”公益短信……截至目前,累计参与700余人次。“黄河经菏泽市流入山东省内,自西向东流经9个地级市,从东营市入海口汇入渤海,我们团队可以说走遍了全程。”欧阳德龙如是说道。

“在青年心中埋下一颗生态保护的种子,尽可能为有志于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青年提供将专业知识与社会服务贯通的渠道。”谈及团队成立的目的,欧阳德龙笃定地说道。

地理本2021级的刘鲁毅也是在黄河边长大的东营人,在欧阳德龙的鼓励下他积极投身到黄河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行列中。近3年来,他参加了10余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整理实践所得数据并参加多项竞赛,荣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奖励。“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应当用专业知识回馈她。强化专业学习,展现青年担当,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刘鲁毅如是说。团队在东营市一所中学进行黄河环保宣讲时,一名女生听得津津有味,成为宣讲现场的“常客”。后来,她成为东营市首届黄河口护鸟使者,并写信向欧阳德龙团队表示感谢。

“美丽中国,我们都是行动者。”美丽中国的建设需要一代一代青年人接续奋进,欧阳德龙是这场“绿色长征”中的领路使者。他深情寄语广大学子:“让我们携手同行,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绿色长征’,为美丽中国建设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文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目的在于学习分享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