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于网络)
最后一寸黄昏的光渐渐泯灭在长长的大街上,暗淡光线里细小的尘埃在漫无目的地流浪。缀缀霓虹,淡妆描摹着城市的繁华景象,掠过深空的飞鸟,引向不知名的远方。轻抚冬桂,抿一手凉意入我衣袖。脚下踩过碎叶,沙沙的响声挠在心尖上。
此刻,独一人拥向黑夜柔光,甚好!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人世间最有滋味、最值得在日后留念的往往不会是那些表面大胆实际空洞无味之事,而是一些清馨淡雅的时刻,那才是洋溢着幸福的清欢之时。
在缠绵的雨天,我喜欢独自坐在窗前那张老旧却依然不舍扔掉的小书桌旁,静静地望着雨水夹着微风歪歪斜斜地洒落。积聚在老屋破瓦片上的雨水滴嗒滴嗒地在坑坑洼洼的台阶上敲打,敲打着我的心绪。在悠闲的下午,我喜欢拉开一卷窄窄的窗帘,让阳光浅浅地投射在室内伴我小憩。午觉过后,起身浇浇身旁的栀子花,翻翻旧照片和明信片,把美好的记忆锁在温暖的阳光里。在美丽的黄昏,我喜欢捕捉落日弥漫的橘。我总是轻轻拿出相机,小心翼翼地按下快门,定格下美丽的瞬间,生怕惊动了黄昏。
我们常常把大部分时间用到交际中,不给自己留一点空隙独处,所以当我们跟每个人都维持好关系时,却发现我们唯独不会和自己好好相处。我们习惯了带上或厚或薄、或重或轻、或灰暗或彩色的面具,久而久之,便不敢面对这副面具下最真实的自己。与其把时间全部放到低质量的社交以及所谓的“合群”上,不如留一些时间给自己独处。身处热闹的人群,独处,才是我一个人的清欢。
我把攒下的空隙,都揉进了四季。于是它在阳春绽放了花海;在盛夏孕育了青绿;在素秋溢出了清风;在隆冬消融了寒冰。那是我从未见过的世界,但我坚信那是属于我的世界,在与之对应的平行时空里,它美得让人窒息。
所有的变化都在悄悄地发生,我开始贪婪地呼吸春雨过后夹着泥土清香的空气,开始聆听夏虫在皎洁月光中精彩的合奏曲,开始体验秋天金色的稻香与收获的喜悦,开始享受寒冬中轻柔温和的暖阳。从此,四季里藏着我的独处,我的独处也藏入了四季。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独处时,沏一壶清茶,偷得浮生半日闲;捧一卷诗书,幽帘清寂在仙居。可喜悦,可悲伤,忽而心境开阔,是享受,也是充实。自从逃出了“合群”的陷阱,我便喜欢上了独处的安静,爱上了在躁动人群中的独自行走,再也不因羡慕三三两两的背影而落寞,这些热闹都与我无关。
目光所至是万头攒动的火树银花,而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我能做到的只有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和精疲力竭后的热望山海。世人往往奔波半生,匆忙一世,也未得清闲。想必,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卸下所有的虚伪和矫饰,只留一份赤诚。
皎洁的月光恬静又温柔,穿过柔软的云窸窸窣窣地洒下。晚星惊醒,清波泻出一道斑驳的痕迹,暮冬的气息染上树梢泛了枯黄。
此刻,清欢与我,独坐于一片温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