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如此善行“有脸面”

      最近,有两件善心善行的事让人感到特别暖心:

      北京一家饭店贴出了-一张告示,承诺为困难人士提供免费晚餐,只要告诉店员要“套餐A”,找地方坐,吃完直接走就行。店长于成浩对店员一再强调,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点‘套餐A'的人,对这些需要真正帮助的人,要用更友善、温和的态度去为他们服
务。(见《北京晚报》)

       河北省青县有个食为天粥铺,也在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暖心提示,全天免费为流浪老人、孤寡老人供餐。店主江淑杰担心老人们进店后不知道怎样点餐,不好意思“白吃”,就想出来用“暗号”吃免费餐的办法。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老人只需对店员说“我要盒
饭”,就能在粥铺内免费吃一份套餐。套餐里除了有粥外,还有炒菜和主食,而且都不限量,吃完直接走就行。同时,这位店主还在自开的   一处羊蝎子饭店热情款待一位70来岁的收废品的老人。老人一直以为吃的是顾客的剩饭剩菜,根本就没有想到,他每天吃的那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羊蝎子,都是做份新的端给他。( 见《沧州晚报》)
      上述善行的感人之处,不是刻意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免费食物,而是难能可贵的是给人留足了“脸面”。实在说,人有脸,树有皮”,也不必说那些“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了,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一些意外与坎坷,“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的事并不罕见,有时为了填饱肚子,还真不容易拉下脸皮讨口饭吃、要口汤喝。就是那些生活窘迫的孤寡老人、少人照看的留守儿童等,从心底也不愿意丢下脸面去吃“白食"。两个饭店的店主施善没有丝亳功利,诚心救助困难人员,想出这么一-个近乎接头“暗号”的办法维护他人的尊严,这种诚实的人性光辉,委实激彻人心,可赞可敬。
       相较之下,有些“善行”却难以令人恭维。依稀记得,前些年网媒就曾揭露过一起“大凉山公益作假”的事件,说在四川凉山布拖县一带,有衣衫褴褛的10多位村民分为两排,前排蹲着小孩,手中都拿着一叠厚厚的百元钞票民。但在拍下公益村民的视频后,却又逐个收回村民手中的钞票。事件被揭露后,这些“志愿者”坦白承认“做公益有水分,发假钱”,就是为了“涨粉”等。时至今日, “名利式”公益善行依然一不止,如有的大张旗鼓地救助贫困家庭,送去点米面油等,又是摆拍照相,又在网媒宣扬,弄得被救助着者很没面子,甚至四邻八村都没人登门为孩子提亲;有的帮助失学的贫困儿童,给点钱、送点学习用品等,也是折腾得惊天动地,生怕满世界不知道;有的学校“出于好心”专门设立贫困生打饭窗口,招牌十分显眼的立在大庭广众面前,让许多贫困生望而却...问题在于,这种善行根本上没有顾
       及受助人的人格尊严,更多是为了张扬单位或个人的那么一种“良好形象”。

       办好事不容易,把好事办好更不容易。这不仅需要为困苦的人雪中送炭、救人危及,以善心温暖大家,而且更需要纯正善心、淡泊名利,一心一意为被救助者着想,也含括为他人脸面着想。诚如是,这种善行才是真正纯粹的善行,这种善行才应是社会大众所仰学之举。

姬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