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堵住了一条河,这貌似并不是多么骇人听闻的大事。但是,如果这条河名叫“苏伊士运河”,问题可就大了。3 月 23 日,一艘名叫“长赐”号的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一时间,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聚集在这里,进退两难。
作为连接东西方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承载了世界贸易的重量。货轮堵塞后仅一天,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 5 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 3.42 美元,天然气、铜等现代工业原料运输的阻滞,以及疫苗等医疗物资运输的瘫痪,更是给本就因疫情而百废待兴的世界各国以沉重的打击。而重建航道秩序需要的漫长时间,也在考验着各国的承受能力。经济复苏的道路任重道远。
“堵 塞 事 件”之 后,留 给 我们思考的问题仍有很多,“为何会阻塞?”“需要改良的还有哪些?”经济复苏之后,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被马克思誉为“东方伟大航道”的苏伊士运河,数百年来历经各国的争抢与管辖却缺乏治理的这一境况,埃及该如何面对与解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其他世界咽喉要道该如何调整本地方案,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唯有吸取教训,才可以更顺利地完成全球化下的经济复苏。
这场闹剧之后,人们不禁深刻意识到世界各国经济的命脉正凝结在一根绳子上,绳子的任何一处断裂都有可能导致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正像仅仅 100 公里尔尔的苏伊士运河就牵动着整个欧亚经济的命脉一样,全球局势正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时期。每个国家和地区必须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共赢,以变应变,方可从时代的洪流中全身而退。
2021 年 4 月 17 日,在中国石油
企业协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编撰的关于中国油气产业和低碳经济的蓝皮书发布会上,世界石油协会副主席周吉平重点强调了中国和中东地区、中美贸易关系等对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决定意义。世界一些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同时却仍有近 10 亿人远离工业社会,当其他地区为了能源明争暗斗之时,一些国家甚至没有开发和利用国内化石能源的能力。
我国近年来不断推出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战略合作方案:“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加强了古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经济合作,助力中外的持续交流和发展;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也对东亚局势的稳定和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分遏制了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对亚洲地区的蚕食和禁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战略正处于历史性的一步,我国正大力发展针对世界各处落后地区工商业的扶持策略,并且坚定不渝地履行着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承诺。
幸福来源于发展,发展来源于合作,合作来源于和平。百年风云变换,人类发展的主旋律永恒不变,唯有保证和平之下的合作共赢,人类才可走向更伟大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