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其实,做个好记者是挺难的

?

在有些人看来,当个记者是个很风光的事儿。照相机往胸前一挂,外出采访写个稿子发表,名利双收。
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看问题。真正走进媒体圈你就会发现,当个记者特别是当个好记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为何这么说呢?这是由记者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




1


善与人打交道,是记者的本事。



记者是搞媒体工作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个社会工作者。因为他(她)要接触社会各方面的人士,要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这是记者首先要做好的第一门功课。
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就要经常与人打交道。记者要采访一个人人物,或了解一件事情,离不开与人交谈。谈话口吻、询问态度、提问方式等,这些都是对记者素质与能力的一个考量。
如果你有谦恭的态度、讲究提问的方法,被访者就会把你当成朋友,推心置腹地倾谈。反之,你摆架子,我问你答,被访者就会对你反感,甚至拒你千里之外,让你落个空手而回。
为何有的记者采访不理想、或不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尚未学会、掌握与人打交道的本事。




2


善写3种体裁,是记者的“看家本领”。



记者,顾名思义,乃记录之者也。
毫无疑问,当记者得会写。
记者需要写的体裁不是很多,主要是消息、通讯、特写这3种体裁。但这3种体裁是记者的“看家本领”。
有的记者可能擅长于某一体裁的写作,比如有的爱写通讯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写通讯。而是说你可以有擅长,但工作需要你写消息时,你也能顶得上去;需要你写特写时,你也能拿得出手。
因为你写何种体裁,不是你个人所能决定的了。而是由采访的选题、内容等因素“说了算”。
有鉴于此,你就必须学会写这3种体裁,即消息、通讯、特写。力求做到“来之能写,写之乃成”的水平。
人民日报社有不少这样的记者,每当领到采访写稿任务,一头扎到采访地,几天后就拿出了像样的稿子。时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李庄曾说,记者要运用好自己手里的“蓝笔”,随时能写出稿子。
然也要看到,有些记者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让他写条消息,他有为难之处;让他写篇特写,他说恐难完成。像这样的记者实在应该好好“回回炉”,再锤炼一番才行。




3


善思考,是记者的高人之处。



如上所说,记者是个社会活动家。不仅要会采访、会写稿,还要会思考。
也许有人会说,我提问、我写稿,都是经过思考的。不错,这会都是思考的体现。不过,这里强调的“善思考”,是说对一些错综复杂的现象,要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鉴别、分析功夫。
有位资深媒体人在谈到此事时曾说,当你采访先进人物时,谨防有人故意拔高、说过头话;当你采访某一事件时,要警惕有人隐瞒真相;当你一时不大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注意别被人忽悠。要在这几种情况下,保持清醒头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这是老记者的切身体会,值得我们年轻记者好好学习、借鉴。
思考,与思维有点不同。思维是个过程;而思考则是一个酝酿思想观点、形成判断的一个工程。昔人有言:每临大事有静气。这静气,就是认真思考的时候。不急不躁,冷静观察,深入思考,这是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与品格。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当个记者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难归难,我们依然还要往前闯。难与易,可以相互转化。但要有一定的条件。这条件就是记者自己的主观努力与奋斗!


(作者为京城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