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好好的坐下来看看书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好像已经有快要两年的时间了。但现在想起, 却恍然觉得像过了一个世纪那样的长。
小时候大人常说,要多看点书,只有书才会让你一辈子受用; 后来进了学堂, 书中带来的好处在老师口中成了一个专有评价“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 于是, 我抱着学习与好奇的心态, 就这样钻进了书中的世界里。
无论是朝阳万里,还是暮色黄昏, 我都喜欢捧着一本书仔仔细细地瞧, 仔细到每一页的每一行、 每一行的每个字, 甚至连底下的小注都不会放过。慢慢地, 我才明白, 原来想做并且认真去做一件事情的理由, 是这么的简单与纯粹。
我的房间外边是个不到二十平米的小阳台。阳台上种植着一些植物, 围了个小半圈, 占据了不少空间。好在这些植物长得也并不十分高大茂盛, 不至于挡了大自然的光线。在那些酷爱看书的日子里, 这个阳台便成了我私人的圣地。
因为气候原因, 我们这一年四季都有太阳。即使是在冬天, 也许北方已经大雪纷飞,南方却依旧艳阳高照。也正是因为如此, 我才能够在阳台上一坐便是几个小时。
下午是最适合畅游在书海里的时光。那会的太阳是温柔的, 它并不像晨起的太阳那么蓬勃, 也不像午间的太阳那么炙热, 更不像下山后的太阳那么微弱,它是一种淡淡的光, 有着娴静的美。我喜欢搬着一张凳子坐在阳台上,手里拿着一本书细细地读, 有那么一些时刻, 温柔的光线会穿过阳台上树叶的缝隙, 漏那么几行照在书里,像是装了一盏昏黄的灯。有时候我会泡一杯菊花茶, 当全身的文艺细胞都在发酵, 我会装模做样地吹一吹, 然后品一品, 最后再慢慢地咽进肚子里,端的是一幅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姿态。
日日月月, 岁岁年年, 是那一本又一本的书籍, 陪伴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冷漠的四季, 也慰藉了我弱小又孤独的心灵。
在书里我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人, 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口中的 “黄金屋” 、 “颜如玉” 。我为他们哭泣, 为他们感动。他们好像不是一个个虚拟的人物,而是就在我身边活生生的人。我曾可怜福贵与一老黄牛相伴度过孤寂的后半生; 曾感慨哈桑为阿米尔付出的一切; 也曾为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所动容。
后来我慢慢地忘了福贵的一生,忘了他有情有义的妻子与可怜的两个孩子, 也慢慢地忘记了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甚至连哈桑为阿米尔做过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哈桑说的那句“为你, 千千万万遍” 。
也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我离书里的世界越来越远。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或温和或暴躁, 或善良或自私,曾经那么鲜活的刻印在脑子里,现今的身影却已然模糊不清。好像那些下午茶的时光已经渐渐离去, 岁月的年轮始终无情。
但是我的阳台还是一直在, 太阳也还是会从四面八方照进来, 当某一天我重新泡了一杯菊花茶坐在阳台上, 微风也一定会来与我见面。我会重新认识那些已经模糊远去的身影。这里, 会再一次成为我私人的圣地。
书, 是我永远的宝藏。